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問題探究(4篇)
第一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探究
一、突破初中歷史教學困境的路徑思考
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面臨著上述問題,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痛定思痛、深刻思考,扎實有效地突破教學困境。
1.以靈活多變的教法活躍歷史課堂。
教學方法改革是歷史教學有效推進的重要源動力,每一位教師都要深刻領會和有效落實這一要求。首先,教師應當廣泛吸取歷史教研刊物上的經驗,從教學網站中汲取靈感,將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進行歷史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工作的參考依據,從而創造性地設計更加靈活高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師生互動教學法、角色互換教學法、情境再現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充分活躍起來,這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注重積累提煉,既吸收他人的教學精華,同時也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提煉總結,使自身的教學經驗得以沉淀,日積月累形成系統性的感受。筆者經過數年積累,成功探究出了歷史五步教學法,從課前強調預習到課堂自主探究、營造情境交流、梳理檢測以及課后拓展延伸,將整個教學設置為五個有效步驟貫穿于課內外,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成效非常明顯。廣大教師在教學方法改革上一定要勇立潮頭,站在歷史教學發展的最前沿。
2.多種途徑搜集補充歷史教學信息。
歷史教學離開了豐富的信息將寸步難行,只有搜集大量信息才能讓課堂更加豐滿,教學更加生動,教師教得更加順心,學生聽得更加有興趣。筆者在教學中采取師生互動方式,多種途徑搜集補充歷史教學信息。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學中,筆者在設計環節就搜集了大量信息,如文革十年前后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的對比,文革前后同一地方不同景象的圖片對比,以及文革期間一些典型的畫面等。這些內容通過對比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大家對文革十年所造成的經濟社會退步具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另一方面,筆者還要求學生事先通過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搜集、了解文革的相關信息,了解他們身邊發生的事件,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講述。這樣的生動信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和他們周圍的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有效增強教學的滲透力。
3.渲染情境增強歷史情感滲透效果。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牢記思想情感教育不能放松。當今青少年一代正處于信息多樣化時代,魚龍混雜的社會思潮對學生的成長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時更需要歷史學科發揮正能量、主旋律的引導功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深刻引領,這是歷史學科所承擔的獨特職責。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渲染情境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例如,《難忘九一八》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牢記國恥,牢記落后就要挨打,永世不忘這一段屈辱的歷史,筆者向學生播放了國家公祭日的莊嚴肅穆場景,讓每一位學生從內心牢牢記住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一段屈辱的歷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接著聯系當前東海紛爭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大家群情激昂,紛紛表示寧愿經濟倒退十年,寧愿勒緊褲帶過日子,也要支持國家維護主權領土完整。這樣的情境氛圍在學生心目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他們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遠比任何口頭空洞的講解來得更為深刻。
4.組織課外研究活動拓展教學空間。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正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拓展活動進行引領。例如,《鋼鐵長城》教學后,許多學生對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充滿了濃厚興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走進所在地區的軍營,到駐軍營地去真切感受部隊建設的成果,聽部隊軍官講述我國當前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如作戰人員構成、現代武器裝備,以及在一些高端武器研制方面取得的歷史性突破等。這些方面既滿足了學生對軍營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同時也使他們受到了強大的思想震撼,對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無比自豪、無比振奮,這也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廣大教師要認真分析、針對改進,使教學成效能夠實現更大突破。
作者:崔偉 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碩集初級中學
第二篇: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理念淺析
一、前言
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理念不但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還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基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現實需求,要想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就要對初中歷史教學理念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重點做好教學理念的創新工作,具體應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等方面入手,使初中歷史教學理念能夠更好的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二、初中歷史教學理念的創新,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理念的創新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創新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在具體的教學理念創新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有利于降低課堂教學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地位相對被動,主動性不強,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只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創建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需要。探究式教學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理念,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動精神,也有助于教師做好教學引導。
三、初中歷史教學理念的創新,應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理念創新過程中,學生的作為主要的參與者,其地位和作用是比較特殊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多數時間都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夠,參與的主動性不強,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嚴重的制約。基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教學理念創新的重要著力點。為此,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但要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還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實現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的良好互動,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初中歷史教學理念的創新,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中心,并做到圍繞學生制定具體的教學策略,滿足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
四、初中歷史教學理念的創新,應啟發式教學的觀念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問題設臵要有梯度,要有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一步步開戶學生智慧的大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人們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由疑問而產生的,更何況初中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的心理發展階段,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恰當的給學生設臵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外在的信息刺激,培養學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質。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理念不但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還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基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現實需求,要想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就要對初中歷史教學理念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重點做好教學理念的創新工作,具體應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等方面入手,使初中歷史教學理念能夠更好的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成洪燕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五中學
第三篇:初中歷史教學歷史人物評價論文
1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階級評價歷史人物
人都是有階級屬性的,歷史人物也不例外,所以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進行階級分析是評價歷史人物的一項原則。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歷史人物都代表了他所處階級的立場和利益,都在為他所處的階級利益去斗爭。歷史人物的言行舉止都代表了所處階級的思想,反映了所處階級的訴求。所以,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列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弄清歷史人物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所處的地位,是代表哪個階級利益,他的行為對哪個階級有利。如曾國藩、李鴻章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李自成、洪秀全則是農民階級的代表。這是必須首先搞清楚的,但是在利用階級分析法時又不能不如另一個誤區,即簡單地唯階級論,公式化地貼上階級標簽,而忽略了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注意的其他因素,這也是不可取的,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人物,都要結合當時的歷史和社會條件。要明白歷史人物是時代的產物,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平時才能出現的,歷史人物無論多么偉大,都無法擺脫時代的烙印。毛澤東同志也指出:“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對于歷史人物我們要把他們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歷史的分析,哪些是他們能夠做到的,哪些是他們所做不到的。我們不能超越時代用對現代人的要求去苛求古人,只能從歷史的條件出發進行科學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如隋煬帝的殘暴,與他所處的歷史階段也有很大的關系,統一全國后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漸趨繁榮,飽經戰亂之苦的隋煬帝不免會滋生腐朽思想,貪圖享受,同時也是權力過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結果。
2結合豐富而確鑿的歷史事實評價歷史人物
要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掌握豐富而準確的史料。我們評論的對象,必須史書上有傳,或者雖無傳但散見于各書記載。如果無史料作依據,便無法進行研究和評價。我們評價歷史人物要盡量符合歷史實際,必須多下功夫研究分析史料,避免評價中的主觀臆斷。要對歷史人物科學評價,對歷史事實進行負責任的考證和修訂,必須建立在事實正確、客觀的基礎之上,否則,事實不明,結論必然不會正確。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一生都有眾多的歷史事件發生,要客觀、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必須要對這些基本事件了如指掌,必須要對這些事件進行分析、比較,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學思想,對歷史事實進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對歷史人物得出正確的評價。仍以秦始皇為例,我們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一系列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修筑長城、開鑿靈渠、修建陵墓、北擊匈奴南伐百越開疆拓土等秦始皇的所作所為,讓學生進行具體評價。先從一個個具體事例著手,然后綜合起來進行,逐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防止簡單地結論性地泛泛而談秦始皇等歷史人物的好或者壞。同時這樣扎扎實實地評價歷史人物,又使學生養成了嚴謹的學風。
3總結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歷史人物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全面考查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能給歷史人物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作者:李彥忠 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南甸中學
第四篇:初中歷史教學下的自主學習能力探析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
多年來,歷史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只有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現狀,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采取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1.教師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實施者,他們對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反映在其實際的教學細節當中。在教學改革的今天,仍有一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思想沒有有效更新,他們依然保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依然采取機械記憶、反復背誦的高耗低效的教學方法,還沒有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所具有的特殊意義。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問題會日益突出,進而影響我們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必須成為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不和諧音符。
2.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過于單一
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接受了新的教學思想,并開始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會了將更多的課堂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但這些教師卻不了解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懂得如何去自主學習;有些教師甚至認為,讓學生看書,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之下進行課本知識的了解就算是自主學習了。殊不知,學生主體必須有教師主導的前提,沒有教師的積極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將會如一葉沒有方向的扁舟,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任意東西、不知所以。
3.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薄弱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許多初中生已經習慣于依賴教師開展學習。大多數學生認為,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認真聽課,認真記筆記才是學習。沒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會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怎么去學習。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也不愿意開展自主學習。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需求以及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要求合理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1.充分調動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歷史學習中的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對歷史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另外,學生正確開展學習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幫助。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此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并且在每節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主總結,了解自己的課堂所學,發現復習的重點。比如在講解《秦王掃六合》的時候,教師首先以一句“創業容易,守業難”開啟課堂教學的序幕,然后圍繞“秦始皇面對如此一個龐大的國家,他是如何管理的?”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大框架下發現更多的問題與細節內容。基于這一問題,學生紛紛地從“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錢幣”“焚書坑儒”“修建萬里長城”等多個角度來分條闡述。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進行課堂總結,記錄自主學習成果與學習方法,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2.有效創設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課堂內容,給他們創造出一個有趣、直觀的學習情境,這樣就更有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發揮以及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學生打造一個形象而生動的歷史課堂情境。比如,在學習《三國鼎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講解三國鼎立意義與關系的動畫,讓學生對三國鼎立的意思有大致的了解。同時,在動畫播放過程中通過師生交流明確學習的重難點,點明自主學習的任務。當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構建更加和諧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3.注重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思維能力學,起于思,源于疑
質疑能力的缺乏,是當代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對于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意義深遠。比如,在學習《科舉制的創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自主學習開始之前,要求每個小組必須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然后每個小組要求每個組員提問題,以這種強制的方式來升華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表現得非常好,他們提出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價值與見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建立與發展之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越發輕松,就越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陸艷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