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教學下初中歷史論文
一、立足教材,挖掘紅色資源,有效滲透紅色文化教育
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著名戰爭、革命事件以及活動發生地遺址、遺跡等;如具有歷史價值的革命歷史文物,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紅軍遺物等;如具有突顯革命強大生命力的紅色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如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董存瑞、方志敏、雷鋒等,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勇于獻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感染著后人。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培養學生的紅色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熱情。如在教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時,教師可以課前指導學生收集關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的故事,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流和分享,引導學生認識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培養學生不懈探索和努力奮斗的精神。
二、運用多媒體,呈現紅色資源,實現歷史場景再現
借助多媒體集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視頻等功能于一體的優勢,教師可以真實、生動、具體、形象地把歷史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激活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探究動機,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在講解“平型關大捷”時,筆者通過虛擬的歷史場景,請學生思考:“七七事變后,平津陷落,抗戰是不是迫切需要一場勝利去鼓舞士氣?”然后,運用多媒體展示了《平型關大捷戰果統計表》,并引導學生評價“平型關大捷”。在教學“臺兒莊戰役”時,筆者通過播放《臺兒莊戰役》的電影片段,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情景。然后,筆者指導學生分組展示課前查閱的相關戰役資料,并選出各組代表上臺講述,概括知識要點,從而使學生對“臺兒莊戰役”有了具體形象的理解;在教學“百團大戰”時,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百團大戰形勢圖》《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抗日軍民破襲鐵路》等相關圖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圖例認識示意圖,了解大戰的經過,分析作戰的特點,最后引導學生結合“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抗戰史實,說說它們是怎樣體現“血肉筑長城”這一主題的。借助多媒體,呈現紅色資源,不僅拉近了歷史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而且喚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愿望。
三、實踐體驗,整合紅色資源,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
實踐體驗是實現教育資源轉化最直接的途徑,初中歷史教師要注重整合紅色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強化紅色文化教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受到熏陶,從而培養學生紅色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知識競賽、主題討論會、故事演講賽、文化講座等活動,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深化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紅色精神;在重大紀念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基地、烈士陵園、紅色圣地等,豐富學生的體驗,深化學生的認識。初中歷史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教師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滲透紅色文化教育,借助多媒體,整合紅色資源,再現歷史場景,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從而改善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劉桂芳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四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