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工程教育建設培養創新人才
一、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1.提高認識
通過制定考核與激勵辦法,提高教師對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的認同感與緊迫感,避免價值弱視導致動力弱化。在第一個半年內,召開專業建設目標、任務分解會議,通過管理上的目標激勵、新教育理念的內化引導,提高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2.實行教師下企業工程實踐
(1)安排教師到企業工程崗位工作,進行頂崗實踐。兩年之內有計劃地按專業、課程門類分工,確定教師的主攻方向和實踐目標。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糧油倉儲等企業,根據內容、方向、目標的不同,將任課教師派到中糧香雪面粉、中稻米業、中紡油脂、中儲糧沈陽直屬庫、沈陽一庫等企業頂崗實踐半年以上。
(2)真正“頂崗”,突出“頂”字。教師的頂崗實踐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頂”字,即教師通過實踐能在具體的工程崗位上發揮實際作用,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參與技術改造、設備維修、產品研發等工作。在實踐中驗證并提升理論,并運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3.開展橫向課題與技術服務
制定激勵機制,與考核評職掛鉤,鼓勵教師利用“頂崗”實踐時間和業余時間,為企業承擔橫向課題與技術服務工作。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尋找技術課題,進行工藝測試、設備參數測試、品控測試等操作,發現問題,開展研究。這不僅是深化校企合作,穩固校企關系的紐帶,更是教師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4.從企業聘請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
從企業聘請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與專家,承擔專業課程中實踐性較強的篇章的教學任務,比如設備結構、維修維護、課程實訓、課程設計等環節。在強化實踐教學效果的同時,還可與校內教師在工程實踐能力提高方面形成“傳、幫、帶”提升機制。
二、教學水平提升建設
1.開展經常性教學研究活動,加強教師的教學水平研究與建設
針對研討教學內容的取舍、教材的處理、教學深度的把握等,進行教學經驗交流;開展教師聽課制,教學團隊教師要互相聽課,博采眾長。實行學院督導評課,對學生反饋有問題的教師,督導深入課堂聽課,查找原因,解決問題,幫助提高。
2.加強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1)重視現場教學。工程類專業的工科特征鮮明,工程特色突出,許多設備、工藝及操作在課堂上難以表述清楚。通過企業或實訓室現場教學,不僅生動直觀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融工程實踐能力與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于教學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門專業主干課程現場教學的學時應不少于10%。
(2)改革教學方法,摒棄單一的講授法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采取啟發探究式、討論式、問答式、案例式、項目教學式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思考、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改革考試方法。消除“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階段考核、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立體化的考核評價形式,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注重過程考核。同時將實踐環節成績計入總成績,使考核評價過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選派教師參加培訓與進修訪學。及時選派教師參加專業對口的“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并有計劃地選送專業教師到國內糧油行業有影響力的科研設計院所、211高校進行進修訪學,提高理論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兩名教師到華南理工大學和江南大學學習進修。下一步將安排教師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進修,參與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與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設
1.以目標引導為先決在廣泛實踐、貼身實際的理念下,在人人參與、競進提質的氛圍中,在學院的目標引導政策下,確立發展科研的總目標,并要求每個教師結合實際制定個人目標,形成目標體系,對教師進行目標決策與動機誘導,把教師的個人目標引導到專業的總目標中去。
2.以課題為載體實施課題帶動策略。教學團隊根據專業辦學目標,反復論證,以橫向課題為主,縱向課題為輔,橫向、縱向兩方面切入,構建課題研究網絡。發揮每個教師之所長,各項課題由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重點主持,其他教師協助參與,營造科研氛圍,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師的選題論證能力、方案設計能力、研究操作能力、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寫報告等科研能力。
作者:肇立春 朱旻鵬 李哲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糧食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