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教育研究
一、進一步改善彝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學硬件設施
現在,信息技術發展很快,為了適應時發表展的需求,新課改將一些“高端”設備引入到了教學中,如:多媒體教學、數碼相機、攝像機等設備的使用。但這些昂貴的“教具”買單問題還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所以,當地政府應加大對學校經費的投入,改善農村高中學校的硬件設施。如:多購買一些電腦設備和多媒體教學的設備;多建設一些圖書館和購買圖書等學習資料,方便師生查閱教學和學習資料,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彝民族地區的教學硬件設施要根本改觀,更要靠國家、當地政府及群眾的大力資助。所以,地方政府及群眾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與支持,并抓住“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契機,盡量爭取當地群眾的投資、投勞及個人捐助。真正把學校建設的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美觀實用,以利于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活動,讓教育有一個質的改變。
二、提高財政投入,確保必要的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的流失不僅無法保證教育的正常開展,更能給學生形成不良的陰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的素質及水平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發展。當前,彝民族地區的教師,雖經過多年的發展,素質有所提高,但總體上,還不能完全適應21世紀的社會發展需求。首先,我們應該及時加強培訓力度,讓更多的老師隨時適應社會的發展及知識的更新,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及知識水平,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其次,要加強教師的思想品德修養,培養具有獻身彝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最后加大財政投入,切實改善交通、待遇、環境等教育教學環境,留住優秀教育人才,不斷提高師資力量,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
三、創建學習型學校,切實改變教育方法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面臨著多種困惑和挑戰,比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怎樣教學、怎樣去滿足和實現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怎樣去教育好那些非常有特點的學生。怎樣解決這些困惑,迎接新的挑戰,就必須不斷學習和創新。創建學習型學校,強化學習和創新,引導教師自我超越,提升教師的學習力,解決課程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因此,創建學習型學校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結合實際,不斷分析總結出適合本地區、本民族、本班級的教學的科學教育方法。凝練一種精神,鍛造一個團隊,努力鑄造一個教師熱愛、學生喜愛的教學環境。而且通過自我學習、研究、實踐、探索及總結創新教育,逐漸形成學校獨特的組織文化。
四、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確保管理只為教育服務
教育管理決定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及具體工作的貫徹落實。作為農村學校的管理者,校領導也應該避免煩瑣事務和客觀條件的限制,爭取時間系統認真地學習新課程下的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管理者的德才兼備,對師生是一種號召力,是一種威望。因此,管理者要有扎扎實實的真才實學,要做教育教學上的行家里手和學科帶頭人,使學校在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尋找出新的發展點,不斷推進學校管理出現新高潮:首先,要建立一支團結、廉潔、務實的領導班子,才能真正成為彝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領路人。其次,要不斷提高管理者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及時對教育活動進行分析,充分領會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有利于教育教學的規章制度。最后,要擁有高尚的個人情操,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教職工的力量凝聚起來,把他們的能力開發出來,帶領全體師生,將學校建設成為質量一流、環境優美的現代化育人基地。
五、結合實際,切實改變就業環境
目的是一切活動的動力,而在布拖縣很多人的眼里就業才是讀書最終的目的,所以我們應該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確實改變就業環境,確保就業率,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讓很多渴望用讀書改變命運的家長或者學生看到希望,讓他們認知到入好學、上好學,自然帶動就業率的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教育發展模式。
作者:乃古莫阿英 單位:四川省布拖縣衣某區中心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