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研學旅行應適應高質量發展和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特點、規律和本質要求,堅持標準先行、標準引領、標準支撐,夯實以標準化專門組織機構、政策制度、規劃計劃、基礎理論、人才培養、隊伍建設以及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標準化體系和基礎。
關鍵詞:標準化 研學旅行 基礎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自創刊以來,以“關注政府的關注、關注市場的關注、關注百姓的關注”為主旋律,以“共筑質量信譽、美化人民生活、繁榮市場經濟”為目標,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名優誠信品牌、倡導科學健康消費、推進和諧社會經濟建設”為宗旨,以“服務百姓、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為主體,立足于為13億中國消費者服務。
1 引言
我國研學旅行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全面深入發展、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策部署中應運而生,自2013年正式提出、教育部門開展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取得經驗、旅游等行業積極推動,國家“十三五”教育發展、旅游發展規劃等專門強調,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黨的十九大作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重大決策,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2019年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了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育改革發展方向,為研學旅行新教育教學模式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研學旅行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和教育教學的特點規律和本質要求,把研學旅行標準作為基礎設施,切實納入教育教學和課程標準體系,堅持標準先行、標準引領、標準支撐,為促進教育領域“詩和遠方走在一起”,推動研學旅行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2 中國特色研學旅行新理念產生發展脈絡
2.1 醞釀提出階段
我國研學旅行從社會和市場自發自愿性探索,到教育部門主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國外經驗開展試點,再到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是我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蘊育出的新教育教學模式。2012年,教育部組織到日本訪問受到日本學校組織學生修學旅行啟發,開始醞釀和啟動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研究項目,對日本中小學修學旅行和歐美國家營地教育等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并委托駐外領事館收集相關國家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國務院2013年2月在制定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首次正式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研學旅行”構想和部署。
2.2 試點探索階段
為貫徹落實國家《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教育部2013年及時制定《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函》,在安徽、江蘇、上海、西安、山東等省市開展試點工作。經過一年的試點,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將試點范圍擴大到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廣東省、重慶市、陜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并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對研學旅行展開了重點研討。2014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研究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政策措施,提出合理安排研學旅行要求,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8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作出“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重點部署;12月教育部召開全國研學旅行試點工作推進會,總結試點有益經驗,提出工作部署要求。
2.3 明晰確立階段
2015年8月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調“支持研學旅行發展”“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研學旅行功能定位更加全面;10月教育部下發《關于確定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相關實驗單位的通知》,確定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邯鄲市等10個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2016年3月教育部再次印發《關于做好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工作的通知》,專門明確任務要求;4月,國務院領導對中國駐日使館撰寫的《日本中小學修學旅行及其對我的啟示和相關建議》報告上作出將修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是方向的重要批示;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對推進研學旅行進行全面部署安排,研學旅行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穩步前行;12月,國家旅游局發布了LB/T 054—2016《研學旅行服務規范》標準。黨和國家在按照新發展理念制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文件中,把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作為重要內容安排部署,得到各界響應,研學旅行漸趨升溫。
2.4 界定與辨析
研學旅行在我國無論從概念理念、理論機理還是到現實實踐都是一個新生事物。盡管有些研究者把研學旅行的淵源追溯到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沈括四處游學著《夢溪筆談》、徐弘祖游歷天下撰《徐霞客游記》、近代男童赴外留學、現代新安旅行團等,挖掘了漢代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的“游學”、唐代杜甫用過的“壯游”、現代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等概念,但我國歷史傳統中沒有任何一個概念與今天的研學旅行完全等同。我們強調研學旅行借鑒國外先進做法特別是日本“遠足”“修學旅行”模式,參考了歐美等國家的“大旅行”“教育旅行”“營地教育”等成熟經驗,但我國的研學旅行不是簡單機械的拿來主義,在概念、理念上有著與其根本不同的內涵和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通過對我國研學旅行理念來龍去脈梳理可以看出,在國內教育界、旅游行業和社會領域,從各自的領域需求出發理解研學旅行,態度與努力方向也不盡相同,在現實實踐和工作實際中也觀察感受到教育界在不遺余力推行中的理智與穩妥,旅游行業在積極響應中的熱情與奔放。根據黨和國家規范性文件的決策部署,在尊重客觀事實、尊重科學規律前提下界定研學旅行,中國特色研學旅行是指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中小學生,以學習知識、了解社會、陶冶情操、培養人格為主要目的,通過集體旅行、集體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社會實踐素質教育教學活動。這一界定是研學旅行研究的邏輯起點和中心元點。
3 標準化在研學旅行新教育模式發展中的地位作用
3.1 標準化是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標準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是現代教育鼓勵創新、倡導個性化多樣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規范。研學旅行是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統一體,內在要求標準化的引領和支撐。中小學教育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公共事務,研學旅行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的政府公共服務,是新時代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為公民提供的新教育模式,帶有鮮明的事業型公益性色彩,需要總結吸收研學旅行科學、技術和經驗綜合成果,對相關方進行協調商議、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進行研討,達成一致確立規則、指南和特性,推動研學旅行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學校是研學旅行的主導者和組織實施者,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就必然融入教育教學和課程標準體系。社會組織將在開展研學旅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需要用標準來規范誠信自律。旅行社和景區作為研學旅行的載體和基地,具有鮮明的市場特征,更需要標準化來規范和建設。中小學生及其家長作為研學旅行的主體,各種權益和安全保障需要全社會共同維護,離不開標準化的協商一致達成共識。標準化是研學旅行新教育教學模式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3.2 標準化是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實踐的成功經驗
我國研學旅行主要借鑒日本修學旅行和歐美的經驗做法,而國外有關模式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標準化的有力支撐。日本對修學旅行專門制定了相當于國家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文件《學習指導要領》,對修學旅行的目的、定位和組織實施等作出明確要求,把修學旅行列為常態化常規性教育內容,并在《學校教育法》中引用了修學旅行的有關標準;各種社會教育機構、博物場館、文化設施等和鐵路部門都制定相應的標準,為修學旅行提供優惠優質的各類服務;制定了各地教委、學校加強安全管理、徹底杜絕事故的規范要求,針對中小學的特殊教育班級制定遠足和修學旅行的活動組織標準,保證修學旅行活動的安全。韓國政府和教育部門將修學旅行作為學生的一項必修課目,納入學分管理,學生只有參加并修夠相應學分,才可以畢業,并對小學走出縣市游學、初中到全國游學、高中出國游學,形成一套完整豐富、具體細致的標準體系。德國巴伐利亞州在當地教育法規中明確引用了學生修學旅行的課程、方式、時間等相關細節的標準。我國在研學旅行探索和試點實踐中,各級和各地都不約而同地引入標準化理念、思維和方法,發布了《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和LB/T 054—2016,陶行知中國研學旅行教育研究院專門設立研學標準化研究中心,2017年在紅旗渠成立的中國研學旅行聯盟,重點發布《研學旅行基地設施規范》《研學旅行基地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全國研學旅行試點省份、10個實驗區紛紛制定地方標準,不同類型的各種聯盟和論壇都把標準化作為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3 標準化是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研學旅行在我國勃然興起,方興未艾,對這樣一個既有別于純政府管理事項、又有別于純市場行為產業、還不是社會能管得了的、牽扯眾多行業領域和復雜矛盾問題新模式,許多教育專家學者提出要深謀遠慮、穩步推進的意見和建議。研學旅行從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變為生動有序的教育教學實踐,要保持健康有序發展,首先應做好政策、法規、戰略、規劃、標準等基礎性工作,其中的標準是事關研學旅行成敗的關鍵和基石。校車、電動車、單車等業態沒有標準或有標不循盲目發展付出的慘痛代價、最終還要靠標準來規范的活生生事例,為研學旅行新業態培育與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研學旅行如果沒有教育部門和學校制定組織實施、主題選擇、課程設計等標準,沒有研學基地設施、服務、安全等產品提供標準,沒有受委托旅行社資質、誠信、保障等標準,沒有對活動的考核、評價、改進等標準,就可能出現各行其是、違背初衷、惡性競爭、無序混亂等現象,尤其是中小學生和家長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切的安全問題、亂收費問題、教育成效問題就可能無法保障。前些年一些沒有標準和有標不循的夏令營釀成慘劇的教訓非常深刻。標準化和標準作為現代社會治理科學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是各行業領域、各類業態健康永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更是研學旅行新業態培育發展的堅固基石。只有建立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研學基地、旅行社、學生和家長、全社會共同認可遵守的基礎通用標準,以及各自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標準、保障標準、安全標準等標準體系,研學旅行組織實施全鏈條才能有標可循,學生切身利益和安全才能有標可保,檢驗研學旅行成效才能有標可依。研學旅行應高度重視標準化和標準工作,從新模式發展起步伊始就做實做牢標準根基,強化風險管理,切忌走無標或不按標發展、基礎不牢一哄而上、等到局面不可收拾再回頭制定標準的彎路。引導研學旅行從誕生初期就以標準保障沿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成為專家學者的共識,是引領研學旅行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法和路徑。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