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歷史久遠,對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當代中國中,古老的文化元素也有重要的價值,這不僅是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精神動力,還是提升綜合國力的內在支柱。因此,下面文章就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展開分析,并相應提出創新性策略。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創新建構
當代中國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并不統一,既有認為所有傳統的文化元素都是好的,都應該保留的保守傾向,也有認為一些傳統元素都是落后于時代,都應該拋棄的激進思想。對此,我們應該理性客觀對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行科學的分析,既要大力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要認識到傳統元素中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要在全球化的視野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理性的分析。
我國社會目前還處于轉型期,既有高度現代的物質文明,也依然保留了很多農業文化的元素。因此要以綜合創新性的理念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加以考查和傳承,有機的融合傳統與當代,并積極的面向未來。同時還要全面發揮我國的文化產業,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的建構,從而促進傳統文化與時展的步伐相一致,并煥發出新的活力。
1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當代價值
1.1以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積極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自強不息的精神既來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對于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也具有極高的當代的價值。正是以這種文化為內核形成了我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促使中國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勇于參與全球競爭,追求民族的復興。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更需要我們獨立自主的進行自主創新,在新的發展時期以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重建中華民族的自信,并且通過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來實現我們的中國夢。這就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清晰的認識,積極學習,勇于進取,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2以傳統文化中的正氣構建社會的正能量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十分強調高尚的情操和氣節,并且敢于堅持正義并不斷的追求真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們民族的強烈自尊心以及對于浩然正氣的推崇。而這也是在當今社會形成正能量的基礎。只有充分認識到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國社會的價值,才能身體力行見義勇為以及當仁不讓等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元素,使我國在社會公眾中繼續秉持強烈的正義感,以及明確的是非觀念,在當代中國社會中形成浩然正氣的氛圍。
1.3以傳統文化中的貴和尚中精神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中,貴和尚中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種,也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元素之一。堅守中道,求同存異,重視和諧構成了中華民族基本民族精神的基本民族意識形態和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中的精髓部分。
這種精神對于中華民族有著重要的影響,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全民族對貴和尚中精神的認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也使得中國人非常重視實現以及保持全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行為處事中避免走極端,重視維護集體的利益,以及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國人普遍的思維原則。這種文化在當下中國對于凝聚以及擴展民族精神,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1.4以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逐步推進我國公民社會的構建
民本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彰顯了中國文化中強烈的人本主義的特色。這種民本思想雖然與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所不同,其產生的基礎是在相對自然的農業條件下對國家社會的生活中人民的作用的強調,并非在商品經濟的近代所產生的法制思想,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形態,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我國社會的進步,促使國家和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問題,有利于逐步實現社會的公平,因此其在當代中國社會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
2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建構的途徑
2.1對文化進行綜合性的創新
中國在近現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變革和文化沖擊,在社會形態上從農業社會過度到了工業社會,并且在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推動下逐漸進入了信息社會,而在文化方面更是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強烈沖擊,在經過數千年文明的傳承后,在外來文明的沖擊下經歷了全面的自我否定到逐步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重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的艱難歷程。
但傳統文化仍需要進行創新構建,比如法治觀念、民主思想以及個人的主體意識、契約觀念等等都逐漸的成為了我國新型的人文思想,并成為文化精神中重要的內容。因此要全面的推動文化的發展,實現文化的繁榮,對我國的文化內涵、文化的組織和制度以及技術上都要進行科學的創新。在文化所推動的生產力的發展中融入當代的信息技術,并增強文化產業的創意以及組織,在文化內容和服務上進行創新,提高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積極融合古今文化思想以及東西方文化元素為文化的繁榮和創新奠定科學的基礎。
2.2積極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對文化資源和創新以產業形式進行的整合。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傳統文化的元素與文化產業的結合是構建創新性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文化的發展和創新中,需要國家的文化資本以及非物質性的基礎設施的投入與扶持,對大眾文化應加強關注程度。在文化的創新和傳播中,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突破傳統文化機制的束縛,發展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建構創新性的文化體系,建立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從而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3結語
所有文化現象的背后都是以現實背景為依托的,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在新時期成為了當代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且生生不息,不僅是對前人智慧的總結,也是屬于當代每一個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更是當代中國人實現人生追求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們的文化基因的顯現。因此,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的價值,也要對其進行創新性的建構,才能充分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笑.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J].華章,2014(26).
[2]趙舸.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熱的根源與當代價值[J].山東青年,2015(7):143.
[3]宋宛真.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以儒家文化為例[J].人間,2016,205(10).
推薦閱讀:如何依據地域文化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
本文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資源,建立了專題數據庫,為用戶提供了地方最具特色的信息資源,需要充分發掘少林武術的特色。從少林武術特色數據庫的字庫設計、具體實施、數據庫的使用及維護方面展開研究,對如何建設特色數據庫進行探討,迎合地域文化建設要求。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