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型教育教學方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而逐漸被淘汰。自主學習以其獨具的優勢進入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中,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益于培養新時代人才。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將自主學習有效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培養自主意識,從而得以綜合發展。
一、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自主學習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是作為整個課堂活動的中心進行教學,學生只是作為旁觀者、受教者。這樣的教學過于沉悶,不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甚至還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使其逐漸喪失語文學習的樂趣。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環境包括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課堂氛圍、精益求精的教學設計……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觀察其平時表現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課業輔導等教學設計上體現差異性,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均有收獲。具體而言,就是對語文基礎較差且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需要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以保護這些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自主學習。而對于語文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通過深層次的內容及難度系數較大的問題設計來激發其求知欲,使其語文水平能夠再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要參考依據,構建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以此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推動自主學習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一般都會將自己對教材內容的認知強加于學生,完全不顧學生的意愿,就更談不上質疑精神的培養了,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需要的恰恰是質疑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認為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引導、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質疑。當然,剛開始,學生受知識水平的局限,對于一些問題難以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明顯的破綻,引導學生去發現、質疑,并給予鼓勵。如此,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質疑精神也就培養出來了。但要讓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所提升,對待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主張,學生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故而,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要把學生的閱讀范圍只局限在課堂上,而是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具有一定水平的課外讀物,如此一來,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也推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進而推動自主學習。
三、通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推動自主學習
一成不變地教和一成不變地學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就只能一味被動接受而失去了創造性,無自主意識,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時發表展需要創新,自主學習在教學模式中的應用也需要創新。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有效促進自主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創造性的設置問題、創造性的解答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給予學生一個勇于提出自己見解的創新平臺,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思想碰撞,實現雙贏,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學生一旦具備了創新意識,便能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能夠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自主學習便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亦得到提升,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到如今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要求,同時也與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要求背道而馳。故而,唯有順應時發表展,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自主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正與之相適應,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自主意識,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張銳莉 單位:西藏昌都市第 二高級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