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設計教學高中語文論文
一、問題設計要體現趣味性
如,我在講授蘇教版《祝福》這篇文章時,由于課文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相距比較遠,而且課文內容又很沉悶,通常會使課堂氣氛枯燥無味。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設計有趣味的問題來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這幾個問題來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其一“,你們說一說祥林嫂是不是一生都沒有春天的女人呢?”其二“,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窮死?餓死?冷死?”一提出些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被激活了,學生討論紛紛、暢所欲言。學生經過討論這些問題,從中領悟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同時讓學生領悟到和祥林嫂相比,自己是幸福的,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生活上的悲哀及困擾,所以更應該發奮學習,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顯而易見,采用趣味性的問題設計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還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問題設計時要留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意思是:如果學生沒通過思考就有點體會,但是想表達又表達不出來時,則先不去引導他;如果學生沒有通過絞盡腦汁而又想不明白時,則不要去啟發他,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靈活運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方法,留給學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間,使他們更好地去發現問題、去探索問題、去處理問題,進而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如,在講授蘇教版《赤壁賦》這篇課文時,我有意不講課文中客人吹簫及蘇軾發表感慨和議論方面的內容,而是立即轉入下面段落學習當中。機敏的學生很快就發現這個問題,而且主動發問“:為何客人吹簫那段內容及蘇軾議論的內容老師沒有進行具體的講解呢,他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快地引發了其他學生的參與。我讓他們進行討論后,只歸納了問題的幾種大概性,而沒有給予他們準確的答案,這樣就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下課后查閱許多有關資料來學習。由此可見,運用此種提問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培育他們發現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在課堂設計問題時,需將教學目標及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一些能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問題,使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經過分析和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龔群英 單位:浙江省義烏市第六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