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研究
一、學生自主性的概念及特征
學生自主性還具有層次性的特征,有學者認為學生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四個層次:首先是行動者可以實現(xiàn)自我控制的目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反思能力,這是最小自主性;其次是行動者在外界聲音的驅(qū)動下進行行動,但是并不會追問如此行動的原因,這是過渡自主性;再次是行動者經(jīng)過外界的影響進行評價和反思,并能夠?qū)π袨椴呗赃M行選擇,這是常態(tài)自主性;最后是行動者拜托各種暑促,超越常規(guī)去自主形式,并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這是超常自主性。以上自主性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存在很多重疊的可能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運用
高中語文相對于初中語文來說具有更大的難度,不僅在學習的量上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難度方面也有比較大的跨越,這樣就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加強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整個語文教學的效率。本文結(jié)合筆者參與的高中語文教學,分析學生自主性學習在其中的運用。本文對高二某班的30人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自主性學習模式教學嘗試,并與在成績和規(guī)模都有相當?shù)陌嗉夁M行對比。
首先進行小組分配,將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并且每組綜合能力相當、強弱搭配,由語文成績比較好的擔任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和協(xié)調(diào)工作,讓每位同學都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本文在采用學生自主性學習時,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特別引用了小組合作模式,從而讓學生合作來彌補自主性學習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教師在按照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時,將課堂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jié)合,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和課后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可以通過自主完成并小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作陳述發(fā)言,最后由語文教師陳述總結(jié)。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字詞的掌握,可以就某個問題在課堂上討論,并鼓勵學生利用自己自主學習的知識進行解答。由于是小組合作模式,所以可以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再在班級上發(fā)言,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課后作業(yè)是考察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兩個部分,在口語表達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而書面作業(yè)則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完成。
第三步是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這也是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習成績評價應該包括期末測試、自主學習成果和合作學習成果三個部分,并且整個評價過程要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的部分過程中。
最后從本學期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學業(yè)成績與其他班相比,進步效果更為顯著,并且大多數(shù)同學都很認可這種自主性學習模式,他們認為自主性學習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與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相比,自主學習更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具有更大的新穎性。另外一方面,學生自主性學習時還大量引用了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成績中等偏下的同學認為這種自主性學習能夠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能夠?qū)λ鶎W內(nèi)容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且綜合評價的設置也比較合理科學,并不會因為一兩次失誤而造成平時努力的白費。通過期末成績顯示,本班的總體語文成績都略高于其他班,特別是在語文主觀題方面的得分率更高,說明自主性學習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作者:任棟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實驗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