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三生教育論文
1.在課文講解時,挖掘“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認識生命,感悟生命,了解生存環境,提高生存質量,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熱愛生活。這方面的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體現。因而,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來滲透“三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學習的快樂。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濟南的冬天》《春》《海燕》《談生命》《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課文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在中學教學中也有很多體現。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生存教育”的內容,例如,《生于安樂,死于憂患》《三峽》等文章。此外,就是“生活教育”在中學語文中的滲透。生活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獲得生活經驗,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語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例如:在海倫•凱勒所寫的《再塑生命》中體現了作者面對生活的困境不低頭,保持樂觀心態,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2.在寫作中,運用“三生教育”觀點
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大自然,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積累一些生活的素材,從而運用到寫作教學中。例如,5•12汶川地震發生后,組織學生觀看地震后續發展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對事情了解后,讓學生根據所感所想,寫一篇與生活有關的作文,增加學生對生命、生活、生存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寫作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滲透“三生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語文老師應該善于抓住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滲透。例如,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學生寫日記的過程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3.在閱讀中,融入“三生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許多方法,讓學生感悟生命、生存與生活。語文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勵學生敢于表現自己,在閱讀中提高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文章中涉及的事物或者情景給學生展現出來。除了使用一些教學手段,還要注意營造閱讀的氛圍,老師要根據閱讀文本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氛圍,讓學生融入文章中,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在閱讀中體驗生命、生存與生活。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采用多種閱讀方法,例如,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
作者:陳天容 單位:州省習水縣東皇鎮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