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
一、近幾年來網絡課程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自制力不夠。在沒有了傳統教師授課的網絡課堂上,學生不知該如何進行有效地學習,時常在網絡課上做與英語學習無關的事情。大部分學生認為網絡自主學習對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沒有幫助。
2.教師的監管力度不夠。一些學生并未按照教學安排進行自主課堂在線學習、每單元的課后練習沒能全部完成;課后100分鐘的自主學習也很少有學生能夠堅持。
3.教師沒有做好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一些教師只是單一的按照網絡課程設置進行教學,沒有給學生設計布置額外的網絡課任務;部分教師未能及時批改全部學生的作業。
4.網絡資源利用率低。“外研社大學英語教學平臺”中諸如“班級討論”、“小組合作”等板塊利用率極低。網絡課教學模式單一,無法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網絡課程的改革實踐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選取實驗班,大膽地對網絡課程進行了改革
1.實驗對象:選取筆者所教授的其中一個班共4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第一次網絡課進行一次綜合測試、根據測試成績把48位同學分成10組,4-5人一組(同組中包含英語水平好、中、差的學生),每組選取一位學習能力較好,自覺能力較強,監督能力較嚴的同學作為組長,以督促本組學生按時完成小組任務。(備注:由于選課,本班的48名學生分別來自環境101、環科101、勘技101、102、土管101和資勘101,本學期教材為《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
2.網絡課程設計的變化:(1)把原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在線學習和練習都安排到了課后,要求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在課堂上完成小組任務。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時候,充分考慮了主題任務的學科性、學習性、趣味性;考慮了如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作與研究精神。同時,每次任務教師都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可供學生查詢、閱讀和參考的網站及資料,避免學生網上資料搜索的盲目性。(2)每次2課時的網絡課安排如下:第一課時先進行30分鐘的單元測試,測試完畢立刻顯示答案。小組成員相互解答。如遇無法解決的問題,貼上班級討論版,其他的同學或教師予以解答。(注:筆者把以前的期中和期末測試改為單元測試,測試范圍主要是學生自學單元中的重要詞匯、短語、語言知識點以及相關的語法。以便在監督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同時了解學生知識量的習得。測試成績同樣記入期末。)第二課時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課前利用“外研社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平臺”中的“小組活動”功能,根據每次網絡課學生自主學習的單元內容設計一些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需要小組協作共同完成的英語學習任務,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參與其中,共同完成。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監督、指導和答疑;課后檢查學生小組任務的提交情況,針對學生完成的情況給與指導及點評。
三、結果分析與討論
1.測試成績:開學第一次課給全班學生做了一次英語水平測試,及格率為43.75%。在一個學期的網絡課程學習中,學生5次測試的及格率依次為45.8%,43.75%,52.1%,58.3%,60.4%。從數字上看,學生總體的英語成績都在穩步上升,最后一次測試比開學初期提升了16.65個百分點,英語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
2.課后至少100分鐘的網絡學習:實驗班的同學由于每次課堂都要進行單元測試和小組合作學習,他們只有在課后去完成《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的單元學習任務及網絡平臺中的課后練習。因此80%以上的同學課后網絡自主學習的時間都達到了100分鐘。正是改革以后的網絡課程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在課后學習英語。
3.改革后的網絡課程,教師只需要查閱或批改10個組的作業。比起以往批改48個學生的作業更有效率。同時,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作者:張旭雁 單位: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