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實施途徑
目前,在高職學校中,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既要有高度的文化知識,也要有高素質的人格、職業態度、做事方法。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對高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有高超的操作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修養。育人先育己,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自己首先要有職業修養,對待學校的忠誠,對待工作的熱情,這些都會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也是學生在校實習和頂崗就業教育中潛移默化的教育環節。它不僅體現為教師本身的一種個人素質,更是一種榜樣的力量。在專業教師高素質培養中,主要要求教師以企業的6S管理來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示范作用和良好表率作用。
2.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的校風、優良的傳統能夠有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大學生活是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心理成長的準備期,它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性格和對待問題的看法及處理方法。因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以人為本”,努力將科學發展觀與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形成“可持續發展”,促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3.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教育。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主要是從教學過程而不是從教學大綱中獲得對特定知識的感知。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公共基礎課教師,都要踐行“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在傳授知識、實踐技能的同時,將團結協作、與人友善、守時守紀、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等優良的品質貫穿在教學活動中。
4.將素質教育納入學生考評機制。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未來的“職業人”,因此對待學生的考評應該是全方位綜合評價。將素質教育納入學生課程考核體系,如提高學生在課堂的表現能力、出勤情況、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素質內容在課程中的分值,使學生注重個人素質的培養,進而轉化為自覺自愿的行動。高職院校要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職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將素質因素作為一項評價指標,使其與高職學生專業能力評價體系一起,作為學生評優、推薦工作的參考條件。
綜上,一名合格的高職畢業生,首先應該是一名擁有愛心、良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其次才是具備高超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在高職教育中,素質教育是我們必須重視的重要工作。
本文作者:裘榮鵬、武丹單位: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