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課程教育質量評估系統建構的價值
本文作者:夏家琴 單位:江蘇省儀征技師學院
專業實踐課一般分為在校內實習基地上專業技能訓練課和到校外實習單位上專業實習技能課這兩種形式。本課題研究的專業課程為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專業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可行的評價標準與工具,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多方面作用,從整體上調節、控制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教學活動向預定目標前進并最終達到該目標。具體來看,教學評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其內容包括教的評價、學的評價及它們的連接載體———課程的評價,即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本課題擬對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體系是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本課題擬研究教、學及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包括評價內容和各級評價指標等。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課程改革作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今后一個較長時期改革發展職業教育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務,對建設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大的意義。在目前提倡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評價在整個課程改革中又具有突出的作用,構建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保證。近期,教育部公布《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創新職業教育評價考核制度,以素質能力評價學生,以教學效果評價老師,以貢獻水平評價學校,基本形成教育與產業、校內與校外結合的質量評價體制。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評價依舊有著明顯的傳統評價的特點,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手段欠缺、評價面較窄,以總結性評價為主等。機電專業學生為適應將來就業,除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其他核心能力,而這些是目前的評價體系無法評價的。
滿足各方發展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評價方式是只關注學習結果的片面的、單一的評價方式。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已開始將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但缺少系統的實用的評價指標。客觀上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發展,需要專業引領,評價相輔。要“發揮評價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而現在大多數職業學校使用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來源于基礎教育,沒有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學管理者、指導者根據被評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打分,再依據分數的高低來評定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優劣。這樣的評價無法促進教師的發展,當然不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甚至由于不能從教師自身實際出發,僅為了達到規定的標準,還會限制和束縛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需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更新很快,特別是專業知識,而專業知識的載體———課程,它的更新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的更新。職業教育有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功用,我們需要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的需要,調整所學內容。專業課教學有別于文化課教學,它需要相應的設備和條件。這就要求教育教學管理者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的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因此,需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建立評價體系的價值。實踐價值:建立系統的、合理的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擬訂完整的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切實改變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的不良現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制度改造(取得制度支撐)、觀念改造和方法改造,走出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困境。推廣價值:機電專業課程評價是制約機電專業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瓶頸”。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向前發展,人們對課程評價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對課程評價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對課程評價現狀和突出問題的反思和探討越來越深。本課題研究成果有助于機電專業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給其他專業和其他學校的課程評價改革提供借鑒。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