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質學院學報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基礎信息: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是以報道地質科學為主的學術性刊物。由于合校校名變更的原因,本刊刊名曾幾度變更。原刊名為《西安地質學院學報》,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1997年西安地質學院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1998年刊名變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合校后,在刊名變更申報未果的情況下,學校決定《西安工程學院學報》從2003年起更名為《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年底本刊得到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從2004年起正式更名為《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該刊著重報道該校教學和科研成果,開展校內外學術交流。主要內容包括反映地質科學各領域新理論和新探索方面的學術論著;反映地質科學研究中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地質科學研究新動向、新水平、新成就和研究現狀的綜述和評述;反映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在地質科學研究中應用方面的論著等。突出反映西北地區地質結構理論和礦產資源與開發方面的內容,以及該校著名學者張伯聲教授創立的“大地波浪鑲嵌機造學說”和劉國昌教授創立的“區域工程地質穩定性學說”方面的學術思想和成就。
該刊于1988年獲得國際標準連續編碼期刊,是全國高等學校學報檢索組織——CUJA的首批成員之一。現已首批選入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數據庫CSTA,被國家科委確定為中國情報研究所定期檢索的刊物。本刊設有“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測量”等專欄。主要讀者為從事地質專業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曾用名: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西安工程學院學報,現用名: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測量。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辦刊宗旨:
堅持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刊方向,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規,以反映我國地球科學領域最新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主要任務,以促進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我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目的。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榮譽:
1988年獲得國際標準連續編碼期刊,是全國高等學校學報檢索組織——CUJA的首批成員之一。
1999年,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1999年,陜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9年,陜西省高校自然科學學報二等獎;
2006年陜西省科技期刊審讀評優編輯良好獎、首屆中國高校特色期刊獎;
2008、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0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教育部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獎、陜西省優秀科技期刊獎。
本刊現已被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首批選入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數據庫CSTA,被國家科委確定為中國情報研究所定期檢索的刊物。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收錄情況:
國際藥學文摘、教育部科技論文在線
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地質學題錄與索引、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
美國《石油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AJ)、英國《動物學記錄》
波蘭《哥白尼索引》、中國科技期刊文摘、中國地質文摘(核心期刊)
中國石油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
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版)、臺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文摘數據庫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地質文獻數據庫、中國石油文獻數據庫
中國地理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測繪文獻數據庫、中國無機化學文獻數據庫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訂閱方式:
ISSN:1000-548x,CN:61-1314/P,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號,郵政編碼:710054。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社相關期刊-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物理學報催化學報物理化學學報無機化學學報分子科學學報人工晶體學報功能高分子學報分析科學學報高分子學報西安地質學院學報社投稿信息1.來稿必須包括以下項目:題名(盡量不超過20字)、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400字左右)與關鍵詞(5~8個)必須英漢對照;引言、正文、結語與參考文獻應具全;請附第一作者簡介、詳細聯系地址和方式;請在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或攻關項目產生的論文首頁頁腳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
2.摘要采取第三人稱表述,重點報道論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獨創性的具體結果和結論。
3.引言應概述前人在該領域內所做的相關工作,指出論文研究的工作與他人的異同、重點及期望在哪些方向上取得成果和突破,并給出相關參考文獻,按引用的順序,在引言內標注參考文獻序號,按相應的順序把參考文獻列在文后。
4.在正文中的圖表按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并給出圖名和表名(英漢對照)。
5.在結論中應指出本論文的獨創性結果及存在的局限,并指出本文所研究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6.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一定要齊全:著作應包括著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期刊論文應包括著者、論文名、刊名、出版年、卷號與期號;論文集中論文應包括論文著者、論文名、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論文集出版地、論文集出版者與出版年;學位論文應包括著者、論文名、學位授予單位名、論文保存單位名與答辯年;技術標準應包括標準代號與標準名稱;所有參考文獻必須注明被引用的起止頁碼;所有非英文參考文獻都要有英文對照。
7.作者投稿1個月后,可致電、致函本刊編輯部,查詢稿件錄用情況;3個月之內作者如收到本刊退稿通知,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間作者如收到修改意見或錄用通知,不得另投他刊。
8.本刊已與多種媒體簽署出版光盤及上網協議,不愿通過媒體發行者,請來稿時注明,本刊支付給作者的稿費已包括作者的著作權使用費用。
西安地質學院學報社編輯部征稿西秦嶺顯生宙構造演化與成礦旋回河南西峽石界河群的變質作用特征及演化浩堯爾呼都格溝花崗巖體成因分析山西中條山涑水雜巖中冷口變質火山巖的地球化學及構造環境海底鐵錳礦床類型特征及成礦作用秦嶺中段現代和古代冰緣—冰川地貌特征黃土中古土壤雙層淀積研究封閉系統中CaCO3在天然水中溶解或沉淀的水化學后果西北地區五城市大型水源地地下水流模型若干問題研究試論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對西安地裂縫形成機制的幾點新看法紫陽滑坡治理工程實例分析用素土樁擠密法處理隴東濕隱性黃土地基地面攝影DTM在工程地質中的應用北秦嶺東部變質巖系同位素年代學及熱歷史研究威爾士西南部坦比地區沖斷構造特征河南西峽二郎坪群變質巖巖石學及變質作用演化特征研究新疆康吉爾金礦硅同位素研究小秦嶺南緣活動剪切帶與金礦關系揚子地臺北緣晚震旦世微古植物特征及意義塔中1井儲層段巖石學特征及成巖作用賀蘭山群早元古代花崗巖的地質特征和巖石譜系單位劃分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