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哲學主要講述的是兒童對于自身的思考,是由美國專家進行完善的,哲學可以幫助兒童學會為自己的行為和觀點負責,讓他們學習有用的技巧,幫助他們成長和進步。如果將兒童哲學理論應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其思維能力,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下面文章從規則意識,問題意識,評價意識等方面講述兒童哲學理論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兒童哲學,小學科學,思維問題
一、規則意識: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
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動需要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科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主要有傾聽的規則、發言的規則及技巧等。學生只有學會傾聽,才會在傾聽中學會思考,思考才會產生疑問,而疑問是探究的重要動力。如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有學生提出聲音是由敲打發出來的,也有學生認為聲音是由彈奏或撥動產生的,其他學生在傾聽后就會提出“用手按住鼓面,敲打也不會發出聲音、用手按住吉他的弦彈奏也不會發出聲音”等有價值的問題,把討論引向深入,指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的探究活動。
發言的規則和技巧。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通過發言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如何發言?誰先誰后?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輪流發言?還是以搶答的形式發言?或是以小組為單位的主題式補充發言?教師可以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達成共識,總之,要讓學生養成發言的規則意識,而不是每一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二、問題意識: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問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主動質疑、積極探究的心理狀態。兒童和成人一樣,天生具有探究的愿望,渴望理解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們如何發生以及為何發生。因此他們會提出許多的問題,在提出的問題中,有些問題有毋庸置疑的答案,也就是封閉式問題,如“你吃過了嗎”,這類問題并不是錯誤的問題,而是無法引發更多的思考,因此我們更需要培養學生多提開放性的、真實性的、更具有哲學意義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夠提升兒童對概念的進一步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將探究引向深入。以下是兩位老師在進行《認識聲音》一課的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大音叉和小音叉敲擊的聲音相同的嗎?
大音叉和小音叉敲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不難看出,第一個問題學生只要簡單地回答“相同”或“不相同”就可以了,而第二個問題需要學生回答的不僅是“相同”或“不相同”,而是有什么不同,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也就不一樣了,很明顯,第二個問題需要學生更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并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這樣的問題才更有價值。學生能否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與教師的引導有很大關系。教師要把握學生問題產生的最好時機,如: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觀察提問。教學六年級環境單元,指導學生考察穿城而過的運河水,學生發現水中有垃圾,部分水域變渾濁了,從而產生問題“運河水被污染了嗎”?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能夠采取哪些措施應對?由現象產生問題,能夠積極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關注的不僅僅是水的污染問題,還會上升到對環境的思考,對健康的認識等,這樣的認識才是基于“兒童哲學”的認識,才更有思考和探究的價值。
三、評價意識:客觀審視自我與他人
在日常的科學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注重實踐,缺少評價的現象。《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中,我們更多的關注終結性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給我們的教育也造成了許多誤區,如只關注期末考核,只重視教師的評價,教學活動中,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表現意識強,而忽略了團隊、集體。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更應關注過程性的評價和學生的互評。過程性的評價是在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包括課前、課中、課后針對學生的學情及學習表現所進行的評價活動。這樣的評價,可以讓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或對教學內容方法策略等進行修改,努力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明晰和矯正學習目標,將目標與出發點進行對比,明確學習方向,這是學生進行自我行為反思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的成長所必須的。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對于學習活動而言,要想客觀合理地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必須清楚地了解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達成度有多少,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標和任務,因此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力是衡量學生思維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內容包括對自己的行為、認識的反思,對他人在小組或團隊合作中的表現,如:是否積極主動和他人協作、學習方法是否更合理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更利于學會客觀審視自我、關注他人,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養成。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力,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使學生主動、自主的參與各項探究活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一起討論評價的標準,引導學生不要將評價簡單地定位為“好”或者“差”,要采用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讓自己和同伴知道自己的問題具體存在哪方面,客觀對待得失,從而找到努力的方向,促進共同進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教會學生學會反思、客觀審視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并對自己和團隊負責,提升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2]馬修斯著.《童年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10月出版
[3]薩拉斯坦利著,范瑋譯.《讓學生學會質疑》,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7月印刷
推薦閱讀:哲學科學論文怎樣擬題
一篇優秀的論文一定是從論文擬題開始的,擬題是論文生命的開始,決定著后期論文撰寫的發展。那么哲學科學相關論文怎樣擬題呢?小編解答:不要認為擬題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或是為了應付導師或評職而隨便擬定一個題目,擬題工作不充分會給后續撰寫帶來很多的麻煩。下面就由樹人論文網編輯來說一說哲學科學論文怎么擬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