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通過介紹《河南小曲》這部作品,從滑音,揉揉弦、特性音和運弓四個方面對《河南小曲》的特色樂句進行詳細分析,體現了河南豫劇及墜胡對河南地區二胡音樂的深刻影響,突出表現了河南地區濃厚的文化底蘊及獨特的地域特征,也表現出了河南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對河南地區二胡音樂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河南小曲》,演奏技法, 二胡音樂
《河南小曲》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樂曲,同時也是非常具有河南特色的二胡曲目,近年來經常作為河南地區的代表作進行演出和教學活動,這首二胡作品為著名的板胡演奏家、作曲家劉明源先生所作。劉明源先生雖不是河南人,但是他對于河南地方風格的作品有著獨到的見解,進行了精確的把握和闡述,汲取了河南地方戲曲以及墜胡等地方特色樂器的技法,用詼諧俏皮的旋律將河南人的樂觀、豪放的性格書寫得淋漓盡致。
《河南小曲》是取材于河南曲劇而創作的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借鑒河南梆子、河南墜子的音韻創作而成。樂曲采用復三部曲式,以快-慢-快的結構布局全曲。呈示部采用的快板旋律流暢,情緒歡快,在樂曲開始時便給人們一種豁達、豪爽的樂觀伏筆,體現了濃郁的河南民間風味;中部采用的是慢板,用舒展的節奏來表達河南人民的自豪之情;再現段是一個簡短的快板;再現呈示部河南人民的美好生活,速度要比呈示部更快,情緒更加熱烈;結尾句一個突慢,游刃有余,增添了樂曲的韻味與樂趣,最終以一個匠心獨運的撥音結束全曲,趣味十足。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河南小曲》中具有濃郁鄉土風情的樂句與技法。
一、滑音
滑音作為二胡重要的左手技巧之一,同時也是最能體現二胡民族性特征的潤腔手法之一。滑音的運用對于潤色旋律,表達感情,塑造形象都有著重要作用,二胡中常用的滑音有墊指滑音、回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①?!逗幽闲∏分械幕羰堑胤秸Z言的特色,帶有滑音的運動過程的音是音的本身,這是一種地方的本色。音樂是語言的藝術,音樂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是語言的放大。在《河南小曲》中采用的是河南墜胡所特有的大滑音,大滑音是河南地方語言的自身特色。墜胡的滑音速度偏快,幅度較大,要求手指靈活,力度變化大,干脆利落,自然貼近生活,反映出河南地區詼諧幽默的地方特色。像是樂曲開頭:
第一小節的 和 這兩個上滑音一出現,便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河南味道。第三小節的 和第四小節的 這種上下滑音的成對使用,更增添了樂句的動感,體現了河南人的生活樂趣。 在這里用的是墜胡的大滑音,一個較長的聲腔模仿河南人講話,仿佛一個河南人站在面前感慨。
二、揉弦
揉弦是弦樂器最具表現力的演奏技巧之一,運用揉弦可以增強樂句的韻味和生動性。揉弦可以分為壓揉、滾揉、滑揉等多種類型的揉弦,揉弦的速度,按弦的寬窄可以表現不同樂曲獨特的音樂風格。《河南小曲》中采用的更多是河南墜胡的滑揉的表現手法。河南墜胡的滑揉方法:將左手手臂抬起,以小臂為支點,增大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滑動的幅度,增快滑動的頻率,以增強聲腔的表現力。
中部的慢板中,兩處都是采用墜胡的懸腕滑揉的手法,這種滑揉的運用要求手指在琴弦上有一定幅度的滑動(通常在指定音的上下半音的音高距離范圍內),虎口放松弛,以左手手臂略懸起來增大滑動的幅度與頻率,速度偏快,以此來表現河南人的豪爽樂觀的個性與濃郁的河南戲曲風格?;噙^程中,通過運弓力度的變化(滑揉的同時進行力度的一個漸弱的變化),更能增添行腔的委婉。另外,在《河南小曲》中也有不滑揉與滑揉的交替運用,更加能突出對樂句細致變化的處理與河南戲曲的特色。
其中第一個采用不滑揉的手法,第二個運用滑揉。同時需要注意音頭和重音的力度,像是慢板的第一句: 前幾個音要有強音頭,強調句子中音頭的棱角。在慢板中更要著重于戲曲行腔、曲子的板眼節奏,只有把握住河南地方戲曲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演奏和闡述河南音樂。
三、特性音
不同風格的音樂取決于它所特有的調式音階,而在調式或旋律中,特性音的使用更能夠體現地域特色。河南地方的特性音是偏音4和7。我國民族調式所采用的五度相生律的音高不同于十二平均律的音高。在河南地方特色的樂曲中,4高于平均律中的4,卻又低于平均律的﹟4;河南樂曲中的7的音高也是在平均律的7與b7之間。特性音的運用再加上河南地區特有的滑揉更加突出了河南人的淳樸熱情和豁達的精神風貌。其中4音的使用更常見,更能突出河南音樂風格的詼諧與樂趣。
四、運弓
運弓是二胡演奏中最核心的技術環節,直接決定音色的差別,在河南地區音樂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河南人粗獷豪放的個性,直接決定了演奏河南地區音樂作品時運弓的堅實飽滿,力度強勁,弓力雄厚,流暢自如,并且出弓要帶有強音頭,以模仿河南人說話的聲腔。音頭一拉出,接下來便是松弛的音的延續。像是樂曲的開頭:
右手運弓的力度與速度的變化,再加上特有的滑音,一聽仿佛是一個河南人在面前侃侃而談,這種干凈利落的運弓更能突出河南人的直爽性格。同時,在《河南小曲》中采用了特有的甩弓手法。甩弓是弦樂器在戲曲或曲藝音樂中常用的一種弓法,為甩弓符號,一般用在拉弓的地方,在演奏時弓子拉到弓尖處手腕急速的一抖,奏出兩個同音來,如 中第一個音 便是用的甩弓拉出。在該曲中,也運用了墜胡常用的帶符點音符的頓弓: 使得音樂更加動感和灑脫。
《河南小曲》作為近年來河南地方風格作品的典型代表,為大眾所熟知。通過對《河南小曲》中具體樂句的分析與闡述,我們更加了解河南地區的語言文化、戲曲風格特征、潤腔表現手法等。《河南小曲》所表達出來的不僅僅是河南戲曲藝術那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加生動地體現出河南人民豪爽樂觀的性格和詼諧俏皮的美好生活。
近年來,河南地區的二胡藝術在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下得到飛速的發展,此類風格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與支持,同時,河南的二胡音樂在全國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對于未來河南地區二胡音樂的發展道路,筆者有些淺短的思考。
(一)要加強對河南戲曲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認知和學習
對于傳統優秀文化,我們要深入其中,對文化和藝術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探究,只有投入其中,方能體會到藝術的博大精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國際的交流深化,國人的目光逐漸被外界吸引,著眼于傳統優秀文化上的視線變得越來越少。近幾年來,小提琴移植曲目得到人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人追求于樂曲的技巧性而忽略傳統旋律的力道與味道。文化是民族的根脈,對傳統優秀藝術的保護和發展丞需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在河南地方音樂中,應加強對豫劇唱腔特點的掌握以及對民間音樂的了解與認識,只有積淀了文化底蘊,才能產生對音樂對藝術更高層次的感知。
(二)傳統藝術的繼承發展與現代作曲技法相結合
每一部作品都是時代性與地域性相結合的產物,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二者的契合才能更加完整的表達樂曲的內涵?,F代作曲技法的運用,是時代的要求,能夠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時代性特征。例如,鄧建棟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以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結合了現代作曲技法。因此,在地域性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特征才能更好去發展河南地區的二胡音樂。
(三)應加強河南地區優秀二胡作品的產量及在全國的傳播度
當代中國二胡流派,較豐滿與完備的有秦派、金陵派,除此,亦有一些代表性群體,例如:川派、冀派、魯派、關東派、鄂派、皖派②等。這些流派的形成,無外乎幾個條件:地方藝術文化的積淀、一批批優秀代表人物的傳承、風格性作品(著作)的流傳及特性技法的運用等。河南地區的二胡音樂也應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并結合現代的作曲技術手法,創作出優秀的、有時代特色的作品(著作)。
通過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積淀與優秀河南地方二胡曲的創作和傳播,來提高河南地方二胡藝術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注釋:
①冰:《二胡左手潤腔藝術在演奏技法中的體現——二胡曲<秦腔主題隨想曲>與<河南小曲>的對比》,《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版第3期。
?、谫Z紀文:《中國二胡流派議略》,《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版第3期。
參考文獻:
[1]趙奪良.地方音樂風格與二胡演奏技法[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9,(04).
[2]王冰.二胡左手潤腔藝術在演奏技法中的體現——二胡曲《秦腔主題隨想曲》與《河南小曲》的對比[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03).
[3]吳茜.二胡曲《河南小曲》及其演奏版本研究[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3年.
推薦閱讀:音樂與繪畫藝術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在西方文化中將文和藝納入了美學范疇,音樂創造和繪畫技術都深刻展示著藝術的魅力。在學生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什么沒有把音樂與繪畫藝術引入其中呢?在文學中引進音樂美術相關內容,豐富學生情感,讓他們熱愛文字,接近藝術,從而更加熱愛學習,受到啟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