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論文發表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摘要:德治是治理腐敗的基礎,法治是治理腐敗的保障,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堅持德治與法治并舉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德治 法治 治理腐敗 措施
江澤民總書記于2000年2月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指出:“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和管理、德治與法治必須雙管齊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強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減少違法亂紀問題的發生;管理抓好了,法治加強了,就可以堵塞引發違紀犯罪的漏洞,也可以依照法紀懲處違法亂紀份子,對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又可以起到警戒和教育作用。”總書記的講話,為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治理腐敗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把反腐敗作為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來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反腐敗斗爭取得了節節勝利。在廣大群眾拍手稱快的同時,一個嚴峻的問題仍然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為什么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像韭菜一樣割去一茬又長一茬?我們究竟應該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根治腐敗?黨中央確定的反腐敗堅持標本兼治,德治與法治的戰略舉措,深刻揭示了反腐敗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的實際運用。
1 德治是治理腐敗的基礎
德是為政的關鍵,百行德為首。我國歷來特別注重人的德行,把德當作為官、為人的關鍵和核心。所以說教育先行,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構筑思想道德防線,是治理腐敗的基礎。要認識德治是治理腐敗的基礎,首先即要明確我國現階段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封建社會殘余影響在黨內和社會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二是在實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虛而入,侵蝕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三是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由于制度和機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監督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客觀上給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留下可乘之機:四是有些地方和單位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滋長。所以說,腐敗產生的根源一個是思想和歷史原因,另一個是制度和管理的原因。
為此,治理腐敗必須首先抓好教育先行,以德育人,增強黨員干部自我約束意識。通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教育,搞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通過形勢教育,營造反腐敗的輿論環境;通過示范教育,促使黨員干部自覺約束和規范行為;通過警示教育,做到警鐘長鳴;通過誡勉教育,提醒人們絕勿逾越雷池,抓好這一系列教育,用高尚的品德塑造黨員干部的靈魂。樹立以下道德標準:
第一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三國時諸葛亮曾指出:“夫君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主要是從人生價值取向上立論的。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員干部人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及家庭的私欲,而應該是將自己的生命奉獻于祖國和人民,為改造社會和造福人類作為自己追求的大志。歷史證明,懷有遠大志向,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人生物質生活追求上都奉行“寡欲尚儉”的原則,因為只有淡泊名利和物質生活的人才會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遠大目標,保證人生理想的實現。
第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黨員干部必須要有良好的“官德”、“官風”,解決好為官者是“為人民服務”還是“與人民爭利”的問題。正確對待權力,權力的強制力和支配力歸根到底是人民賦予的,或者說,它其實就是人民的力量。權力得到人民的認可,受到人民的擁護,它就是可行的、有力的;否則,它就是行不通的,虛弱無力的,甚至是腐敗的。權力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利益關系,權力在使用中必然帶來利益,它既可以給人民帶來共同利益,也可以給掌權者自己帶來特殊利益,這就給我們每個掌權者敲響了警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民可以將你推上權力的寶座;人民也可以因謀私腐敗將你趕下權力的寶座。認識這一點。對于黨員干部正確行使權力,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至關重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黨員干部一旦擁有了權力,就必須正確地運用權力為社會服務,為人民造福。
2 法治是治理腐敗的保障
法治,即法律主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理原則和方式。它要求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并且不依個人意志好惡,不依領導的升降進退為轉移。反腐敗也要納入法治軌道,通過法律手段反腐敗,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消除腐敗。法治在反腐敗斗爭中起到一個治本的作用,可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國際上對腐敗的通行定義是:“腐敗就是濫用公共權力以謀取私利。”通過法治反腐敗的重要內容就是依法行政。即黨員干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都必須由法律授權并依據法律規定進行。所以說必須強調行政權力的合法使用,否則就會像寧波市黨政原負責人許運鴻那樣,掌握寧波地方黨政大權,權力這么大,必然有些人千方百計利用他謀取好處,他下個指令,一棟劣質大樓就賣給了寧波日報社,權力給個人產生了金錢、效益幾百萬,而帶給了國家和集體損失是幾億元。因此,必須有一種權力來分割權力,限制權力,這種權力就是法治。怎樣落實反腐敗的法治呢?
2.1加強反腐敗工作的立法,完善預防和懲治腐敗現象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行使權力方面,對公務員及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的權力要加以控制,建立約束機制,使他們在法治框架內行使權力。同時要提倡分權,權力能分解到什么程度,監督就能到什么程度。
2.2領導干部行使權力,必須嚴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必須依照法律程序,避免行政管理的空檔,杜絕無程序的行政行為。行政程序是反腐敗法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領導干部用人唯親,個人說了算,無視工作程序,例如,寧夏自治區勞動人事廳原廳長周文吉,在沒有編制和增干指標的情況下,不經集體研究,也未經考試考核,直接簽批和授意他人辦理,將其15名親屬先后吸收錄用為干部,這是2000年查處的在組織人事上搞不正之風的全國最典型案件。
2.3依法監督,就是強調對公共行政權力的制約與監督。遵循法定的原則和程序進行監督,才能保證監督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才能全面推行反腐敗法治建設,否則,就會出現監督的“真空”。例如湖南省機械工業廳原廳長兼黨組書記林國悌利用職務之便,采取承攬業務、提拔任職、調動工作、申辦許可證等手段為他人謀取好處,從中收受巨額賄賂29次計人民幣507萬元,僅1994年為某單位承攬一筆進口電梯業務就索賄369萬元。其貪婪程度和作案手法的卑劣,在省內確屬罕見。究其根源就是制度不完善,權力被濫用,監督不到位,諸如此類的事例在很多單位都不同程度的發生過。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立法是反腐敗的前提,嚴格約束和嚴格監督則是反腐敗落到實處的關鍵。
2.4黨員干部必須具備較高的守法素質,做到自覺地遵紀守法。因為多方面的原因,黨員干部在守法方面,確實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諸如近年來黨員干部刑事案件發案率呈上升趨勢,經濟領域內犯罪日趨嚴重;少數行政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濫用職權,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等,各種破壞法制的腐敗現象屢禁不止,這些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沉重地敲響了黨員干部嚴格守法的警鐘。無論是理性的分析還是現實的警鐘,都向我們做出這樣一個結論:依法行政,是反腐敗法治的關鍵;嚴格守法,是黨員干部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切實提高自己的守法素質。
3 德治與法治并舉才能有效的治理腐敗
德治與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的。德治是法治的基礎,它支撐著黨紀國法的正義和公平。道德規范從道義上和社會輿論上支持反腐敗的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懲處,譴責各種違法亂紀行為,形成一種反腐倡廉的氛圍,從而促使黨紀國法得以順利實施。法治是德治的有力保障,能從制度上保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卓有成效地進行。道德規范與法律制度在社會控制整體上是相輔相承的,而且無主次、大小之分。但兩者在特定的價值取向和調整領域內各自的優劣長短,決定了它們必須相互配合支持,取長補短,德治與法治必須并舉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德治功能的發揮,最終體現在人們的道德素質;法治功能的發揮,最終表現為人的遵紀和守法。任何黨紀國法,若得不到執行人的普遍理解,就不會成為人的自覺行為。因此,沒有道德輿論的配合,不形成自覺遵紀守法的社會氛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就搞不好;沒有法律制度作保證,僅靠正面教育灌輸,不重視法治這個硬道理,反腐敗斗爭也搞不好。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反腐敗斗爭的實踐中,一定要堅持德治和法治并舉,通過以德育人,為政以德,形成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使黨員干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到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官,老老實實地工作;通過建立完善廉政建設的法律法規,強化管理、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以體現法治的剛性和嚴肅性。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堅持標本兼治,堅持德治與法治并舉,治理腐敗就一定能夠不斷地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小編推薦優秀政治期刊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8年,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以法學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法學教師、法學院系學生、科研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人文社科類學者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