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聚焦于“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等的改革也風起云涌。“農村初中個性優質課堂建設與研究(編號2010JG067)”,成為我們積極融入課堂教學改革的生動實踐。期間,多媒體教學功不可沒,但也弊端凸顯,有必要梳理反思矯正,使我們的教學探索更加堅實穩健有力有效。
一、理性認識:
多媒體教學的內涵課改的深入,特別是教育均衡的提出,多媒體教學越來越被重視和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透過紛紜蕪雜的現象理智分析后不難發現,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還只是“初級階段”,無論是理論認識還是多課件運用,還有不少問題和誤區,甚至成了形象工程、門面工程,有必要予以矯正。多媒體(Multimedia),從教育學的層面上看,是指多種教育媒體組合,使傳遞、呈現教育信息的方式和通道多樣化。一是指動用了多種媒體(如投影、電視等)的教學;二是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三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視聽教學的結合;四是利用計算機及其他設備的教學。因此,多媒體教學是指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按教學設計理論,整合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種教學媒體,各展其長,互為補充,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和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系統,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二、追問與建設: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矯正
追問與建設一:表演還是導演———做好導演。在一些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看來,多媒體就是表演給領導看的,費時費力,難以跟上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步伐。所以,日常數學教學中,仍然有不少教師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認為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研討課、公開課上,才忙于“精心制作”或請人代勞,這樣所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就成了“花瓶”和“表演”,失去了其本真的意義。教學到底是為了誰?多媒體到底為什么需要?教師從尊重生命和百年育人的高度,去激勵自己和學生,產生發自內心的驅動力量,使之成為教師樂教、學生想學的“源動力”,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義學習心向和對知識的好奇心,多媒體技術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就是具備這樣功能的理性工具之一,是教師這種“導演”的“道具”而已。因此,作為身處課改一線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時發表展要求,迅速轉變,及時跟進,努力學習多媒體軟件設計和制作,使電腦、網絡、光盤等現代媒體成為像黑板、粉筆一樣的得心應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應用于日常課堂教學中,真正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努力引導學生舒展自己的生命,激發他們的生命活力,使他們自由自然積極地生長。這樣,就很自然地解決了學生想學、樂學和自我激勵的問題,建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學習動機支配下投入到學習之中,產生學科魅力情感、學校歸屬情感和學習審美情感。當學生的空間概念還很薄弱的時候,使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模型,并能根據模型進行分析畫圖,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念;當學生難以畫出直觀圖或者容易畫錯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正確做圖。追問與建設二:形式還是實效———追求實效。我們發現在公開課、賽課、各種研討課上,教師或多或少地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訪談發現,“沒有多媒體怕領導批評”“落伍”“被笑話”“拿不到好的名次”是主要原因。是否所有的課都一定要使用多媒體?是否一定會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知識分類心理學告訴我們,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個體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不同知識的學習條件和過程是不同的。因此,選擇媒體應遵循“實效”的原則,而不是一味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而排斥其他如掛圖、實物教具、實物投影儀等其他媒體,導致多媒體使用過多過濫。我們認為,多媒體盡管有諸多的優越性,但也不能囊括一切,板書、鼓勵、愛撫、支持、幫助、引導、學具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與方法也有其優勢,因此,多媒體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導”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各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才能真正得以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多媒體的價值和作用。
一項記憶持久性實驗表明:自己閱讀過的內容一般能記住10%,自己聽到的內容一般能記住20%,自己看到的內容一般能記住30%,自己聽到和看到的內容一般能記住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的內容一般能記住70%。這就是說,如果在上課時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得與保持,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因此,多媒體要正確使用的話實效性是非常明顯的。追問與建設三:為教還是為學———為學服務。實踐中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教師,重視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課下精心準備,把一節課的內容非常仔細認真的準備到課件中去,上課教師把自己變成了多媒體的演示者,卻忽視了和學生的交流互動。甚至有的老師認為,有了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可以不寫一個字,只需將課件內容展示給學生看就行。事實上,并非如此。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只是“輔助”的角色,無論多么先進,都是為人服務的,最終是為學習者服務的。即教師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后的狀態為前提,設置教學目標,重組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多媒體一種課程資源和輔助工具,要依據學生的即時的狀態和學習規律而定,要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來定,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動”起來,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去學習新知,自主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的“教”,是教師對學生在自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采用“窮極一點,點撥其余”的方式,引導學生遷移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拓展思維,形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一句話,多媒體運用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技術而是為了“解決真實問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習效率。如有位老師在教學反思中這樣寫道: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實際問題時,有一張關于數學實際應用中的行程問題的幻燈片,第一個班上課時,只是機械的點著鼠標讓學生觀察動畫而忽視了講解,實際效果很不好;而另一個班進行改進后,讓學生操作著觀察發現已知和未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結果問題解決非常順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互動,教為了學服務,教學效果更好。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拋磚引玉,求教大家。總之,我們的多媒體教學,是為學生的“優質學習”服務的。為此,我們數學教師要適時轉變教學行為,合理使用多媒體,為達成優質學習而用。
作者:主父英秀 單位:臨沂第二十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