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思維培養
新課標對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語文使用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不只是傳統地將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腦中,而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生如何創新地應用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使用能力,讓初中語文教學事業再上一個臺階。
一、尊重學生的獨立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創新的起點是獨立與自主,唯有獨立思考才能創造出寶貴的財富。因此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就要改變傳統的以老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因其盲目性和大量性不僅給學生和老師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效率還不高。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獲取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吸收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就算老師大量灌輸,如果學生不愿意“吸收”,那么效果一樣是不理想的。其次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做到尊重學生個體,以學生個體為中心教學,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內心思想感情的表達,看似簡單文字的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的心境。我們看待同一片葉子聯想到的都不一樣,更何況這樣復雜的文字。在新文章學習之前,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允許學生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和見解,甚至可以提出相反的意見。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建立自身思想和文章背后的非物質非標準的聯系,這就是創新的雛形,需要老師給予保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就必須建立一個公平、和諧的環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和他們一起學習的人,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這樣他們才敢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另外,老師要盡可能壓縮自己講課的時間,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多幫助他們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而不是機械地記憶知識點。
二、開拓語文學習舞臺,打開想象空間
想象力是創新的基石,也是其精神所在。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論科學》一文中深有感觸地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就要從開放語文想象力開始,使想象力成為理解文章的前提,不僅要將文章理解透徹,更要延續文章,這樣才能夠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因此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不要用一些標準化的言語將學生的想象力限制在標準答案之中,而是要鼓勵他們勤思考、多提問、敢想、敢說,這樣才能夠開拓語文學習的舞臺,展開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將文章的中心思想“愛慕虛榮、欺騙、自欺欺人”等理解到位就足夠了,但是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思維卻是相差甚遠的。因此為了能夠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我將這一節課的主題變成“當皇帝回到了皇宮”。皇帝回到了皇宮他會有哪些表現呢?他是真的相信“裁縫的話”還是會對裁縫施以懲罰呢?裁縫還能夠繼續“化險為夷”,欺騙皇帝嗎?這一切都是未知的,然而通過這樣的故事延續,學生對《皇帝的新裝》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語文寫作的創新能力,能夠將舊的知識體系轉變成新的,這對寫作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寶貴且可行的方法。
三、聯系生活實際,巧妙提出思考問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教會我們思考和觀察,而其展現形式便是提出問題,提出由生活經驗所得的問題。我們想要提高創新能力,就要從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出發,從提出問題出發。語文是一種語言的學習,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宗旨,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有些人可能覺得學好語文只是為了以后可以做一名文字工作者,這個想法的出現就是因為沒有看到語文的實用性,沒有看到語文和生活的內在聯系。當我們將語文學習的眼光放到生活這一層面上的時候,我們就離學會創新不遠了。初中語文的學習作為承前啟后的一個階段,對學生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就拿《小石潭記》的教學來說,在創新語文教學的要求下,我們的目標不再是死記硬背文中的生僻字、詞,或將重點句子和作者的思想通過背誦的方式記住。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實際上并無法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簡單來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同種類型的文章,或是自主學習將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或是對某個句子進行翻譯和徹底的理解。而要做到這些,便需要學生在不斷思考和與生活相聯系后才能夠做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與生活相聯系,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譬如為什么美景下的作者卻是悲傷的;如果你面對這樣的美景會作何感想,能否有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在你的旅游經歷中會有喜景悲情的情況嗎?用同樣的情境,你能否寫出同樣的快樂感覺?這些與生活相連的思考,這些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都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素材。
四、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為學生營造公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自主獨立地學習,充分發掘學生的想象力,最大化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和語言能力,將教學目的轉變成實踐化學習,使語文更有價值和意義。
作者:尚軍升 單位: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