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究
一、轉變教學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且較為落后的教學方法,明確在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定位于“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為此,改變以往老套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主宰者,而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存在;傳授知識不應是注入式,而應轉變為啟發式,啟發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這樣才會記得牢,也會更有趣;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在處于被動地位,而應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升。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概念”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兩道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應用題,然后學生自己列式子,再讓學生自己仔細比較兩個式子之間的異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次函數的定義”,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效的掌握“一次函數的定義”,而不是死板的記憶。
二、滲透數學思想,培養數學興趣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培養興趣以及如何養成好習慣就顯得至關重要。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不能靠單純的說教,而應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當遇到難題時,不要垂頭喪氣,而應該充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有些時候也可以找小伙伴共同探討,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與一種成就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當然,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舉一些實例來促進教學,比如求山峰的海拔、存款利息等。這樣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對數學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加入符號口訣的教學思想。初中數學符號有很多,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易懂的的口訣來表述抽象的數學道理,使學生學習起來不會那么吃力。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的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利用口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同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數學課,不喜歡數學,相信通過老師的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能讓很多學生發現原來數學的世界是這么的有趣。《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可謂耳熟能詳,在復習“函數的圖像”時就用到了這個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一開始兔子遠遠領先于烏龜,兔子見此狀驕傲起來,停在半路睡了一覺,而烏龜雖然行動緩慢,卻一直網重點行進,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可以把故事情節用簡潔的函數圖像來表示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展現了數學的魅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實行分層教學,達到穩步提升
坐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參差不齊,這是普遍現象,如何對待這一現象,就是作為教師的責任。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角,教師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起一個引導的角色,對于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尤為重要,教師要實行分步教學,使學生逐漸提升學習能力,使每位學生較自己都能有所進步。以往教師壓縮課時,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復習總結,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是死板的,思維被抑制,這樣一來他們學習的知識是死板的,為此,教師要做的是對數學知識分層,要將考試試題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結合,不能過難或過易,通過試卷來考察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布置學生作業也要分層,將作業分為簡單、一般、較難三個層次,分別布置給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負擔減輕,牢固學習到的知識,同時不會因為題過易而驕傲自大,也不會因為題較難而失去信心,使得學生體會到完成作業的快樂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作業中的抄襲現象。
四、總結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要講求教學效率、方法策略,而不是單純的說教,否則會適得其反。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策略多種多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教師一定要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積極努力的探索教學之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為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數學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各方面特點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從實際出發,這樣教學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李偉蘭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