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大學教育論文
一、現代信息技術下大學教育創新的影響
(一)使大學教育觀念得以轉變
部分高等院校一直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認為學校課堂是實施和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但信息時代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校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唯一途徑。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不同區域內的知識信息,并且利用網絡快捷的傳播優勢,不斷傳遞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大學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開展遠程教育,使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接受教育的時間和地點,不用再受學校和課堂教學的約束,而是隨時都能夠接收到專業知識。并且信息技術教學采用的是開發化和大眾化的教學形式,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創建出了新型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常常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地位,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導致學生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就無法對知識信息進行學習和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是知識性人才而非應用型和創造性的人才,對未來社會的建設發展也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現代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先進的認識、分析、探究知識的工具,并著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利用網絡平臺及時的為學生解決疑問,講解重點、難點[2]。并且組織學生積極的對學習內容,自主的進行探究和實踐。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有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工具,也使學生成為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真正的主人。現代信息技術對推動大學教育創新有獨特的優勢,它能夠將傳統的課堂灌輸式教學,轉變成為現代化的遠程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與大學教育的創新發展。
(三)有助于培養更多創新性人才
信息時代的應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學習技能,還要具備對所學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靈活運用的能力。要想成為創新性人才首先就要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其中包括邏輯推理、批判意識、發散思維等方面的思維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為大學的素質創新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情境和條件,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具有開發性、自主性、協調性等特點,不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生可以隨時與教師和學生進行學術交流[3]。并且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模擬實驗,把傳統課堂上的不可能變為可能。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推動了大學教育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
二、結語
總之,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大學教育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實踐,并且更加深入的認識到大學教育創新的本質和價值,并研究創新出大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從而促進信息時代大學教育的發展創新,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創新性人才。
作者:陳龍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