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分析
一、構建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實施雙語教學規范管理,促進深入發展
經過十余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高校雙語教學呈現出與時俱進的變化與特點,并進入全面深入發展期。雙語教學主體雙方思想認識和外語水平的顯著提高,為廣泛地開展雙語教學提供了發展契機。從思想認識上分析,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學生培養思路中,用人單位對于外語的常態要求,使得高校必須重視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其倒逼機制也使在校生深知,必須學好英文才能有更好的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師生達成共識,都支持開設更多的雙語課程。從外語水平上分析,由于教育的高速發展和國際間交流的不斷深入,教學者和受教者的英文水平較十年前均有很大的變化。從教師層面分析:當前本科高校任課教師,普遍以博士學位為主;正在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多有海外學習或進修背景,少則三個月到一年,多則若干年。從學生層面分析:90后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幼兒起就陸續參加外語培訓或就讀雙語學校,對雙語教學并不陌生。大力推進雙語教學,促進雙語教學課程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重突破是時發表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內在要求。構建雙語教學管理體系,從管理層面對于雙語教學進行指導研究,實施規范有效管理,是促進雙語教學全面深入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促進全面發展
教學管理是個系統工程,雙語教學管理是其子項目。雙語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是對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的完善,有助于保障教育成效。當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遵循從探索到總結并不斷完善,進而再實踐再總結的事物發展規律,量大面廣的雙語教學基礎研究為管理層面雙語教學研究提供了支撐和保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雙語教學規范化管理,構建雙語教學管理體系,是保證雙語教學質量,促進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新形勢下的高校雙語教學對于老師、學生及管理者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只有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實施規范管理,保護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渴望,才能有效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各級教學管理人員要在雙語教學的管理工作中,結合雙語教學特點,注重雙語教學系統化研究,逐步構建規范完善的雙語教學管理體系。
二、構建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
(一)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構建原則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系統性、分級性、連貫性和可操作性。
1.系統性原則
雙語教學管理內容繁雜且彼此關聯,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多個因素。必須運用系統論觀點,分析雙語教學管理中多種因素的特征和關聯度,以雙語課程教學效果為核心,設置科學合理的管理子項目,對雙語教學進行整體化管理。
2.分級性原則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緊密度,以及雙方對管理因素的認知程度,對于管理的有效性有較大影響。在雙語教學管理體系中,應注重去行政化和去形式化。結合雙語教學管理內容,明確劃分校院兩級職能管理部門的責權,實行分級管理,避免多頭重復管理。
3.連貫性原則
教學管理是為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具有系列性特征。在雙語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中,要避免只熱衷出臺文件,忽略執行效果;只重視初始管理,忽略過程監管等非持續性、間斷性現象的出現。應以雙語課程群為教學管理核心,實行有始有終的連貫性管理。
4.可操作性原則
管理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應以高校實際情況為基礎,注重從監管和落實的雙重角度來把握其可操作性。學校層面的管理文件制定可遵循框架法,為院系管理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間,避免因管理模式固化導致的執行落實難。而院系管理部門,應結合學院和專業,參照學校的相關管理文件,另行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分級管理文件,從而保障雙語教學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的建立
遵循高校教學管理規律,借鑒國外課程管理經驗,結合雙語教學特點,構建層級式連貫型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其內容由開課審核、過程監管、教學評價三項體系組成。
1.開課審核體系:以管理部門為核心,構建分級式開課審核體系
校級教學管理部門:依據國家政策、社會需求和學校定位,以專業培養計劃為審核主體,對不同專業雙語課程開設數量的合理性、開設科目的科學性、開設時間的連貫性進行認真細致的開課審核。從源頭避免雙語教學中課程設置隨意性、間斷性、無體系性等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院級教學管理部門:對照教學計劃,結合學校雙語教學文件要求,對于單門雙語課程進行開課審核。主要審核:教師資質是否符合要求、教學材料是否齊備、教學方案是否合理等,確保雙語教學計劃的順利執行。兩級教學管理部門,都應注重在管理中形成:總結———實踐———再總結———再實踐的良性動態循環,以保障開課審核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時效性。
2.過程監管體系:以課程群為核心,構建項目式過程監管體系
組建雙語課程群,負責雙語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及教學實施。借鑒國外高校的課程管理下沉理念,各個專業由雙語課程任課教師組建成立雙語課程群,并由1-2名資深雙語課程教師擔任群長,通過組織編寫雙語課程教學大綱對雙語教學進行過程監管。其內容為:結合專業要求和課程特點制定雙語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及考核要求,并提供教法建議及參考教材目錄等。各雙語課程任課教師依據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各自教學方案,實施教學,并及時反饋教學實踐中相關問題,以便為雙語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和完善提供依據。校級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學計劃及相關教學文件執行情況進行常態檢查與監督。對照教學計劃和相關教學文件不定期抽檢各專業雙語教學情況,以督促教學單位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落實相關教學文件,避免隨意性。院級教學管理部門,組織開展雙語教學常態交流。制定細則,全面開展雙語教學示范課、觀摩課、研討會、師生座談會等多形式研討與交流,以提高雙語教學整體質量,促進雙語教學效益最大化。在過程監管體系中,課程群為管理核心。由雙語課程群組織編寫的雙語課程教學大綱,是雙語課程任課教師開展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教師制定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契合學生需求的具體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統一編寫的雙語課程教學大綱可以有效地協調解決關聯性雙語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問題,避免同一專業的不同雙語課程教師因相互之間溝通不夠導致的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同時也有利于雙語教學法遞進式展開,避免雙語教學模式銜接不當等問題,從而保證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化設置及雙語教學模式的連貫性。
3.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評教為主,構建多主體全方位評價體系
雙語教學評價,由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部門協同負責。應建立全方位多主體科學性評價體系,避免單一學生評教的片面性。評價可以有:學生、專家、同行、自我等不同主體,建議學生評價占比最大,其次是專家評價,后面排序分別為自我和同行,也可結合具體情況調整比例。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中,建議秉承快樂教學傳導機制和有效反饋理念,設定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案??鞓方虒W傳導機制的內涵是:受教育者對于教授者的尊重和認可,使得教授者愉悅,產生快樂源泉;并由教授者通過教學環節將快樂傳遞給受教者?;诖藘群陀行Х答伬砟?,雙語教學學生評教可設計為分項指標滿意度調查形式,其答案選項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項。其中,選擇滿意無需說明,選擇其他兩項則需提供佐證材料或陳述說明予以支撐,否則調查結果不予計入。同時,在設定評價指標時,應基于直觀性和簡潔性原則,分類選取適當的評價項目??茖W嚴謹的評價設計能夠避免傳統評教的隨意性。同時,如果學生不能對該教師的教學環節提出佐證材料和明確陳述,以證實其不足,則必須表面認同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而如果任課教師在某些方面確有不當之處,學生應以客觀事實和依據加以明示,形成有效反饋,從而有利于更好地運用評教結果來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
三、總結
雙語教學評價,可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分級評價指標設定,并針對不同評價主體和觀察視角,科學地組合多樣性評價方案,構建多主體全方位雙語教學評價管理體系。在教學實踐中,雙語教學的課程性質、開設時間、學生的英文水平,甚至學校的辦學條件、硬件設施等多種因素都對教學評價有一定的影響。在教學管理中,應注重結合實際,客觀全面地分析雙語教學評價結果,以評促教,全面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由開課審核、過程監管、教學評價組成的層級式連貫型高校雙語教學管理體系構建,是在管理層面的一個探索。希望藉此促進高校雙語教學管理研究的深入開展,促進雙語教學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雪 喬雯 單位:寧波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