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德育教育工作思考
一、實現職校德育課有效教學的思考路徑
1.調整德育內容,使學生易于接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適當增加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符合時宜、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德育知識。比如,教師可根據班級班風的特點,有側重地調整教學內容,針對班風活躍的班級開展“合作互助小組”“創業理想培養”等德育知識教育;而對于班風沉悶的班級,則可進行“人生理想講授”“競爭意識激勵”等方面的教育。
2.增加雙向交流,提高學生主動性
教學與學習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要引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對德育教育的重視,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尋找問題,探究是非、對錯,強化自身道德建設的主動參與性。其次,加強與學生在思想上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態與學習進度,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教師課上講授的核心內容,讓學生清楚教師的節奏,充分發揮出學生主體作用與師生交流功用,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力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他們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具有宏觀感及全局意識,真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德育教育不應僅是單純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還應緊密聯系實際,用實踐檢驗真理。對此,教師可結合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素質的提升。例如:在指導學生操作機械設備時,除了讓學生準確掌握機器的操作步驟與工作目標外,還要對學生進行責任感與職業精神教育,內化學生對崗位責任、社會倫理、職業道德等理論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將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所謂“言傳身教”,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到課堂的授課與課下的實踐、交流相結合,以及注重儀容、談吐、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等優良習慣的養成,在日常積累中慢慢滲入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響。
4.加強文化建設,深化德育感染力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校園文化也是職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師可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把握時機,適當開設如主題班會、文藝活動、學術講座、優秀事跡報告會、先進人物表彰會、職場情景模擬等系列活動,或是通過樹立道德典型、宣講道德知識等形式,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深化德育意識,提高道德修養。
二、結語
總之,德育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關鍵環節,也是職校教育的重要組成。由此,在德育教育中,對原有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增加教學中的雙向交流,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實現德育教育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文周 單位:玉溪技師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