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演唱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聲樂演唱心理學與聲樂教學的聯系
如果我們把聲樂演唱看作是一個生理反應的過程,那么歌唱活動就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較為獨特的高級行為,是演唱者的呼吸器官、共鳴器官、語言器官等生理動作的巧妙組合。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的軟硬兼施,學生的勤學苦練,都是為了實現和完成生理動作,在實踐情況中聲樂演唱的生理動作必定受到心理的調控,與此同時還受到意識的支配。如果我們把聲樂演唱看作成一種物理現象,那么歌者在演唱發聲過程中所產生的的共鳴、震動、泛音、高音、頻率、音響、音波等因素都要受到心理意識、心理聽覺、心理直覺、心理意識的控制與支配,由此可見,聲樂歌唱物理層面上的聲學也受到心理的調控。聲樂演唱心理學很大程度的影響著演唱技能及藝術情感的發生、發展,聲樂演唱心理學與聲樂教學聯系十分密切,它貫穿于整個的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掌握了聲樂演唱心理學教學法后,可以深化和發展傳統的生理教學法,從而進一步的揭示出聲樂演唱時的根本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的聲樂學習方法。
二、聲樂演唱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聲樂教學與聲樂演唱的藝術實踐充分證明,心里學理論在聲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聲樂教師在掌握了聲樂教學的心理教學法之后,可以運用所掌握的學科知識啟發學生運用意識、想象、感覺、情感等心理手段,對聲樂歌唱與發生的生理進行調控。聲樂演唱心理學強調多種細膩因素的協同活動,聲樂教學必須建立在健全的心理調控基礎上,才能讓學生擺脫盲目的歌唱方法。聲樂教學要建立在視覺、聽覺、動覺、想象、內心情感等因素,與生理機制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才能使聲樂教學活動更有意義的開展,做到聲樂教學的過程有依據,教學方法有所創新和突破,以此來推動聲樂教學不斷的向前發展。
三、聲樂演唱心理學對音樂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聲樂演唱心理學正是以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與訓練為目的,它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廣度,增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改善了學識知識的結構。聲樂教師可以通過多方位的心理教學法,去培養和啟發學生的感覺,更深層次的去詮釋歌唱內在與外在的藝術規律,將復雜的生理過程心里化、情緒化、簡單化,讓學生親身的感受聲樂的歌唱不僅僅是可聽的,當用心去感受時,聲樂歌唱還是可見的、可感的、可控的、可想的。聲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的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深化學生自身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以此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聲樂演唱心理學在實踐與教學中的作用
聲樂演唱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歌唱的訓練和藝術實踐,對聲樂教師教學成果的優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聲樂歌唱的任何活動都受到心理活動的調控,直接關系到歌唱者的實踐能力。聲樂歌唱心理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活動,它對實踐與教學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三方面:首先是情緒對歌唱的影響,情緒直接影響著歌唱者發聲及演唱,歌唱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信心,由此可見心理因素支配并影響著歌唱;其次是性格對歌唱的影響,演唱者的性格顯現出的心理特征也是千差萬別的,在聲樂歌唱的藝術實踐中有些人在舞臺上是放松自信的,有些是緊張膽怯的,這與性格因素的緊張、放松有直接關系,內向的性格更容易導致怯場的發生;第三是意識對歌唱的影響,心理學中把精神結構分為無意識、潛意識、意識三種,聲樂歌唱藝術實踐中,涉及到有意識和潛意識兩種,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聲樂演唱實踐是一種多動組合,需要用大腦的意識進行調節來完成,把顯意識用于主要的動作,而其他動作則要依賴于有意識的空中,在歌唱過程中一定要科學的認識到心理特點。
五、結語
總之,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給予高度重視,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過硬的演唱技巧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聲樂這門藝術,盡可能的規范化、完美化的去詮釋表現聲樂藝術,達到學習聲樂藝術的最終目的。
作者:劉小番 單位: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