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英語教育教學觀分析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的出發點應定位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上。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課后反思,從而促進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于學習的意義,使其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和合作者,教師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自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二、注重語言運用,彰顯學科價值
語言的本質特征是工具性、交際性和實踐性。因此,學生在進行語言學習時既要注重知識積累,更應注重實踐運用。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轉靜為動,化繁為簡,少講精練,以活動開展為載體,以語言運用為目的,貫徹落實“學用合一”的教學原則,努力挖掘現有的教育資源,大力開辟廣泛的教學渠道,積極營造鮮活逼真的課堂情境,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教師必須注重方式方法的轉變,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通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訓練活動的開展力求使所有學生均能在原有語言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體現出英語學科的教育價值。
三、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豐富積累
教師通過閱讀教學教授學生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語感,特別要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基本技能的培養。英語閱讀文章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教師應選擇貼近高中生學習生活和語言水平的文章,同時要注意所選閱讀材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挑戰性和時代性。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多鼓勵、啟發、引導、幫助學生,還要對學生進行監管和評價。
四、注重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及時而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教師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合理地評價學生,促使其更好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師一定要確立正確的英語教育教學觀念,因為如果我們仍然按照傳統的教法去教學生,不但會教得費事,而且會使學生學得枯燥。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學習。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樹立正確的英語教學觀是很有必要。
五、總結
英語語言是21世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是全球信息的重要載體和主要來源,是人們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橋梁,是現代社會工作、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為了新時期英語教學的需要,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多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力求培養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新一代的外語學習者。
作者:金山 單位: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二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