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建筑體驗式教學理論論文
一、體驗式教學理論
體驗式教學理論是指教師按照建筑技術相關崗位理論去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讓其親身感知、領悟知識,并在實踐中得到證實,從而使學生成為真正自由獨立、情知合一、實踐創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是情知教學論、現代學習觀、主體建構理論和現代教學論。其實現條件是通過設置一個適宜的建筑技術實踐崗位情境,給學生提供崗位實踐的機會和場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以提高學生對建筑技術崗位知識的認知和技能的掌握。
二、體驗式教學實施的價值
1.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習興趣角度出發,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點。
高職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習主動性不足、學習興趣較差等,整體表現為各方面怠于課程學習。而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術專業表現尤為明顯,期末考試實際及格率低,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因此,有必要首先建立學生專業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的做法是與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建立大量的認知、課程體驗和崗位體驗等不同層次的體驗式學習,給學生以興趣和信心,讓學生邊體驗邊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工作。
2.改革專業教學組織模式,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在現有的建筑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仍然以大班教學為主。如實踐性較強的工程測量課程,一個專業教師要管理20~30臺測量儀器,并同時實施專業實踐教學。教師只能通過巡回檢查等形式與每組學生交流,學生中玩手機等現象仍然大量存在。為改變此種困境,體驗式教學模式嘗試通過實施項目分組教學等教學模式,讓小組教學和1對1教學成為主導,輔助微課、慕課等,改革專業教學組織模式,讓建筑技術技能的學習變得輕松。
3.創新教學管理,讓教學管理從此輕松。
建筑技術專業技能課程難度要始終保持與建筑行業同步,這與以男生為主的高職學生先天學習動力不足相矛盾,直接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在很多的職業院校中,教學管理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教學秩序得不到應有的維護。體驗式教學嘗試以動手實踐為主,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體驗中學習,自覺維護教學秩序,讓教學井然有序,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三、基于體驗式教學理論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建筑工程的主要崗位技術人員,包括一線的施工員、造價員、質檢員等,這些崗位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夠實施相應崗位工作。筆者通過一定的調研和實證,嘗試以體驗式教學理論為基礎,構建建筑技術專業體驗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內容如下:
1.以地方區域范圍內的建筑行業崗位要求為標準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筆者通過調研實證,發現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設置及專業名稱方面具有較大差別,與之相關的實踐教學條件的設計、頂崗實習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體驗式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建筑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筆者認為,在建筑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中,應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首先要以建筑企業一線人員為核心,進行大量的調研和論證,這關系到實踐教學中各種資料的選擇和案例的選用;然后在調研的基礎上,從本地區建筑企業的崗位需求出發,進行建筑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重構,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能力。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課程的名字、教學的先后、教學內容體系均按照建筑企業需要進行設置,“建筑計量與計價”課程名字與企業對接后可直接改為“建筑工程造價全過程控制技術”。這里強調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從真正意義上直接接觸崗位,并通過教學中的項目開展,讓學生在建筑工程項目情景下開展體驗式的崗位學習,系統地培養其處置崗位工作的各種能力,最終實現零距離就業。
2.基于體驗式教學理論,以學生為主體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完成,要有必要的實踐條件,其重點是根據學生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對現有實踐條件的提供形式和表現形式進行有效的改善,以符合分組式等多種靈活的體驗式教學的需要。這里的實踐教學條件包括儀器的租借使用模式、實訓室的開放模式等,都要求靈活地與體驗式教學要求相符合。實踐教學條件的設置要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工作崗位情景,為建筑技術專業學生崗位能力培養服務。在構建過程中,基于體驗式教學理論的實踐教學場所應以工作室為主體,實施理論課在一起,實踐教學分組到工作室進行,提倡以教師為主體成立各種工作室課堂,如工程對量工作室、測量工作室等,讓學生在高度仿真的崗位體驗情景中實施體驗式學習;實踐教學輔助設施要全真化,教學資料選用建筑已建項目或在建項目資料,教學設備選用市場上的在用設備;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應參照企業流程進行組織,如到招標中心參加投標、到造價站購買建材信息等。讓學生在這樣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驗中完成建筑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崗位工作,完成崗位學習,并達到培養目標。
3.以建筑工程項目任務為中心開展分組體驗教學。
以建筑工程項目任務為載體,嘗試實施“認知體驗—分項工作體驗—崗位工作綜合體驗”的三階段遞進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認知體驗階段,根據項目進度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工程現場參觀,系統認知建筑現場和各個崗位工作,為學生后續學習打好基礎。分項工作的體驗學習是學生體驗式學習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學生崗位工作綜合體驗學習的效果好壞。因此,分項工作的體驗學習要圍繞企業實際項目業務工作進行,教師要擔任好師傅的角色,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工作體驗中完成工作學習。在分項工作學習完成后,實施崗位工作的綜合體驗。這里的綜合體驗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在校期間安排的各個工作的綜合崗位實訓,這是分崗位的綜合體驗;另外一個層次就是到實際企業的頂崗工作。兩者的一致性讓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便可直接上崗,由崗位工作的體驗生直接轉變為崗位工作實習生而非試用生。
4.轉變教師培養理念,校企合作培養實務工作與教學工作雙肩挑的教師隊伍。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項目教學,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崗位工作能力不只是學校單方面強制推行,而應由教師自發地深入企業頂崗,并且在一線崗位直接承擔相應的崗位工作兼職工作,這是體驗式教學組織的關鍵環節。
5.建立完備的建筑技術資料庫系統。
體驗式教學對資料庫的使用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此,要借助大量的三維施工工藝仿真技術資料和現場圖片、錄像等資料,與紙質的建筑施工圖紙資料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建筑技術資料庫體系,讓學生在進行體驗學習的過程中有豐富的歷史資料查詢,體驗式學習更加得心應手。
四、結語
建筑技術專業體驗式教學主要是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親身去感知、領悟知識,并在實踐中得到印證,從而成為真正的職業建筑人。當然,體驗式教學的難點還在于體驗式仿真教學系統的完善,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筆者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
作者:張琦 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