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交流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1.大學師生交流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今大學師生交流越來越少,師生之間的關系日益淡化甚至趨于冷漠,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師生交流明顯不足。這一狀況不僅導致高校教學質(zhì)量下滑,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帶來諸多社會問題。究其原因如下:
(1)學生方面。近年,90后出生的學生已成為大學教育的主體,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成長過程一帆風順,不懂得理解他人,不懂得感恩,集體觀念差,情感缺失,內(nèi)心荒漠化,學優(yōu)品不優(yōu)。另外,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發(fā)展,部分大學生不能把握自我,沉迷于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隔閡。再加上大學生涉世未深,分辨是非能力較差,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很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這一代大學生容易厭學。學習動力的不足和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心理優(yōu)勢”,再加上本身的惰性,使得部分學生沒有向教師求教,與教師交流的渴望。
(2)學校方面。過去幾年,諸多大學通過各種政策大力引導和支持教師科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視了教學,教師上課就來,講完就走,對學生的關注度小。即使教師授課認真負責,也大多以學科為中心,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忽略與學生的交流,特別是情感交流。此外,有些大學教師也存在情感缺失,專注于本專業(yè)的研究創(chuàng)作,而對其他社會進步知之甚少,跟不上時尚與潮流,缺乏人際交流的技巧,所以也就不會主動與學生交流了。
2.有效的師生交流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師生交流不只是知識的交流,還包括情感的交流、人格的交流。通過交流逐步增進師生感情,給予學生正確的、積極的“情感補償”,引導學生正確的、積極的“情感追求”。通過師生間學習生活、文體娛樂、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工作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歷史使命感。另外,還要通過師生交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敢于接受挑戰(zhàn),經(jīng)過“傷痕”的磨礪,建立強大的內(nèi)心。大學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能背離“要成才先成人”是教育的初衷。如果說德才兼?zhèn)涞膶W生是“成品”的話,那么有德無才的學生就是“次品”,而有才無德的學生就只能是“廢品”了。只有擁有充實的頭腦、強大的內(nèi)心、優(yōu)秀的品質(zhì)、善良的人格的畢業(yè)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大學畢業(yè)生,才能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梁。
3.充分的師生交流是教師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師生交流有助于激發(fā)教師工作激情,增加科研和創(chuàng)作靈感,有助于教師拓展視野,跟上時代潮流;有效的師生交流,可以讓那些有沉重壓力、情緒緊張、厭倦工作、逃避責任、對學生冷漠的教師,緩解壓力與緊張,負起責任,笑對學生。一個好的教師,應該通過溝通和交流,把學生緊緊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圍,使學生從情感上深深地體驗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既是學業(yè)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師生的交流,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建立有效的師生關系,在于教師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主動努力
師生關系是影響師生交流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師生關系又受到師生交流的影響。要建立有效的、理想的師生關系,有賴于教師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主動努力。首先,師生交流初期的時候更多需要教師采用主動引導的方式,所以要求教師的觀察要細致,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在交流的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作為教師要有教育的熱情,對學生要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心。教師的教態(tài)、語氣要有親和力,對于學生要給予多一點的關心。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除了課堂上的關注外,還應該多在課后與其溝通交流。此外,教師良好的品質(zhì)對于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會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產(chǎn)生共鳴。這就要求大學教師不僅要有學識的淵博,而且也要注重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師生交流是大學教育中的一個不可忽略的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挖掘、分析師生交流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使用有效的方法,改善師生交流,提高大學教育效果。
作者:曹莉 明志君 溫紅 單位:蘇州大學藥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