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探究
一、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1.1意識觀念存在誤區。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國家、政府和學校負責培養人才,而生產企業只管用工,沒有培養人才的義務。較多企業誤認為,校企合作對于企業來說只是負擔,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社會責任意識的缺乏、觀念上的錯誤致使校企合作有很大難度。
1.2校企合作風險大、利益小。目前,在校企合作中,由于政策限制及學生實習過程中生產安全、交通安全等一系列安全風險問題,企業的切身利益難以保障。大多企業認為參與職業教育責任重而風險大,“入不敷出”,且學生在校就讀期間難以給企業創造較大經濟效益。因此,校企合作的達成大多是通過人情關系,并非企業自愿參與。
1.3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我國雖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但目前仍沒有建立權威、規范、完整的校企合作準則與指導手冊,缺乏校企合作的協調機構。目前已經形成的校企合作,大多數是在訂單培養、實訓基地建設和員工培訓等個別方面,校企合作屬于學校和某些企業雙方自發完成的。校企雙方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得不到政府的鼓勵和肯定,雙方的合作缺乏政府的支持和保護。
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激勵機制探析
想要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應建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對于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1完善政策,保障校企雙方利益。
2.1.1完善法律法規,保障企業利益。激勵機制必須充分考慮到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只有保證了企業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變成雙贏、共贏。國家應針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例如企業稅收的減免政策、經濟損失的合理補償、榮譽獎勵等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讓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政府應完善財政投入政策,推動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
2.1.2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風險。國家應出臺政策,降低企業投資職業教育的風險,對參與職業教育的合作企業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和必要的扶持;制定學生實習實訓安全責任分擔政策,對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實習實訓的學生,其安全責任實行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共同分擔辦法,盡可能降低企業的風險責任;制定企業人員向職業院校調動的相關政策,為企業技術骨干進入職業院校從事職業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2.2行業協會積極參與機制。行業協會是各個企業經濟利益的代表,它們具有監督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職能。這些組織常常利用自身巨大的影響力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2.2.1行業協會應在學校和企業之間牽線搭橋。企業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方式很多,如向學校實驗室、實訓室、實訓車間提供實物設備,或派送企業專家進校授課,或接受在校生頂崗實習,或直接為學校捐款。通過行業協會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促進兩者之間的共同發展。
2.2.2擴大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行業協會有義務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地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運行與監督過程,如制定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規劃、開發職業培訓包、組織和指導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管理工作。
2.3建立利益驅動機制。在市場經濟下,保證企業的利益是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職業教育不論在培養人才,還是技術服務上都要緊密圍繞企業的發展需要,一要掌握企業的用人的數量和規格信息,不斷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二要充分利用學院師資、設備等資源,為企業員工技術與技能水平提升、職工轉崗與再就業,開展多形式、多類型、多層次的培訓與資格認證;三要支持和選派優秀教學科研骨干、管理人員到企業兼職,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直接價值和經濟利益。我院通過技術服務項目已與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大港油田對外合作項目部、天津金偉暉生物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且開展了實實在在的學生頂崗實習等活動。
三、小結
總之,宣傳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國家、政府要建立強制性法律法規、行業協會部門要引入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再者,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企業進行培訓、科研等技術服務,讓企業看到合作的直接好處。只有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三方通力合作,校企合作之路才能進一步發展。
作者:孫曉娟 吳英橋 楊麗 單位: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