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
一、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及重要性探析
1.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
新時期,黨和政府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農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系統工程,而農民則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首先,可以提高農民政治參與度與政治責任感,提高其民主政治意識,強化其法制觀念,促進新農村政治建設;其次,可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保證新農村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黨和國家的相關經濟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和落實,加快新農村經濟建設;再次,有利于在農村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養農民的社會主義信念,使農民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為新農村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進步,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人為的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城鄉發展極不平衡,且城鄉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加之社會轉型時期,農民思想變化加劇,城鄉矛盾突出,農村不和諧因素迅速增多。所以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幫助農民改變其錯誤和落后的思想觀念,對緩解城鄉矛盾、穩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滯后,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教育隊伍。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作為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開創。由于長期以來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不夠,沒有設置專門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領導機構,導致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長期得不到補充和更新。我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主要是由鄉鎮干部及村干部兼任,缺乏專職人員,因而也影響了教育效果。另外,作為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農村基層干部,他們本身教育層次比較低,理論水平有限,加之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訓,難以回答農民提出的各種思想問題,滿足不了農民群眾對經濟、文化、法律知識的需求。
2.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缺乏說服力和感召力。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中國農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深化,農民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農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根據農民的思想認知和實際特點,并結合“三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變化,有針對性的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單純的向農民灌輸“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純理論的東西,更需要適時的向農村傳達新觀點,及時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3.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單一,難以適應時代要求。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落后、途徑單一是長期存在的一個焦點問題。有些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簡單的沿襲傳統的工作方法,傾向于開大會、念報告、背條文的單向式灌輸,這樣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是無法靈活的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路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教育者的工作方法存在明顯的單調性和滯后性,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會創新教育方式,只會采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或強制性措施去解決問題。這不僅不符合新的時代形式,其本身也不利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反而會擴大矛盾,給各項工作帶來極為被動的局面和不利的影響。
4.農民自身素質低下,認識水平有限。
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農民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但農民自身素質仍難以滿足時代的要求。首先,缺乏民主法律意識。大部分農民不太關心國家大政方針,法制觀念淡薄,不知道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思想道德素質嚴重滑坡。社會轉型時期,由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思想道德觀念沒有建立,腐朽的思想道德乘虛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農村抬頭。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勤勞勇敢等傳統的優良思想道德觀念逐漸淡化。最后,科學文化素質低下。我國農村文化環境落后,農村教育力量不足,教育普及率較低,教育水平不高,致使農民難以擺脫傳統落后觀念的束縛,很難樹立健康的現代生活觀念。
三、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分析
1.加強隊伍建設,建立高素質的教育隊伍。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黨在農村開展工作的基礎,是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路線的主導力量。各級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采取措施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在新形勢下,要加大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資金投入,做好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規劃、教育和培訓工作。首先,加強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其次,優化選拔程序,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思想道德素質良好、文化素質深厚、業務知識扎實、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人員,充實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當中;最后,強化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組織管理,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2.創新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創新教育內容,是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問題。第一,必須以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群體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出發點,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為落腳點,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第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農民群體因其自身科學文化素質較低以及受到農村傳統落后觀念的影響,在面臨心理負擔、精神壓力的時候,常常會以極端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心理壓力,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心理困難。第三,進行創新誠信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等各方面內容。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斷按照新的要求,對相關教育內容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充實和完善,達到提高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目的。
3.創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適應與時俱進的時代需求。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時的創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首先,創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言傳身教,真正體現其先進性,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其榜樣作用。其次,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訪民情,解民意,幫民富,保民安”,切實幫助農民解決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后,要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引導作用,及時傳達農民群眾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成為農民群眾自由交流的平臺,推動農民群眾的全面發展。同時,加強對農村網絡的管理維護,利用網絡覆蓋面廣、傳播快、信息量大等特點,來拓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維度,從而提高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4.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實現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嵌入。
首先,加強對農民的民主與法制教育。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引導農民表達自己合理的民主訴求,使用正確的方法途徑保障自身的合法權利;激發農民參與基層民主政治活動的熱情,提高農民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其次,加強對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傳統道德教育,使農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文化心理和民族習慣。引導農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在農村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幫助農民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情趣,形成新社會、新農村、新農民的嶄新面貌。最后,加強科學文化教育。加強農民的文化知識教育,提高農民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助于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
作者:胡來陽 林晉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