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金創作于40年代的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其作品《憩園》、《第四病室》、《寒夜》就藝術水平而言,都超過了《家》這樣的作品。尤其是《寒夜》,在巴金后期創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思想主題的多重意蘊及藝術風格的巨大變異,顯示了巴金小說的巨大美學價值。
關鍵詞:巴金;《寒夜》;冷靜縝密;復調 樹人論文發表網
一、由單一走向多重意蘊:巴金后期小說的“復調”結構巴金在40年代,在風格上變得深沉,內涵復雜豐富。如果說早期作品都是單調小說,后期基本上都是復調小說。在作品中,總有多種意蘊和聲音。他仍然承續著前期的抒情性,但是,不象早期那樣浮躁,粗淺,激越。而是含蓄蘊籍,令人回腸蕩氣。比如《憩園》抒情性比較強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之所以如此,就是內涵上比較豐富。一方面仍然是對封建大家庭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卻是對人性自由、善良的渴望。還有作者個人化的對家族的情感因素。《第四病室》社會批判性很強,但是,也有人性透視和對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尤其是意蘊豐富、技巧精湛的《寒夜》,可以說是巴金最圓滿的藝術精品。接下來筆者就以這部作品為例,來探討后期小說的深刻的思想主題和藝術風格的變異。
二、《寒夜》的多重意蘊
《寒夜》文字并不多,但內涵非常豐富。是社會批判、文化沖突、人性探索與人生思考的合一,現實、文化與人性、人生的三位一體。
1、對國民黨黑暗社會現實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國統區由于戰爭和腐敗,非常黑暗,因而國統區文學的一個重要傾向就是社會現實批判。巴金創作《寒夜》的一個巨大動力就是批判黑暗的社會現實,“寒夜”就是陰郁現實的象征。作品是寫一個小家庭的悲劇,它不是來自巴金過去大家庭的生活資源,而是來自于自己小家庭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創作《寒夜》時,巴金新婚不久,還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但是,他以一種卓越的想象力,寫出這樣一個動人的悲劇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重慶,人物很少,一對青年夫婦,一個婆婆,一個孩子。丈夫汪文宣性格軟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樹生漂亮、開放,而婆婆卻守舊頑固。由于生存壓力,本來就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間沖突不斷升級,丈夫左右為難,精神極度痛苦,最后妻子離家出走,丈夫由于嚴重肺病,在抗戰勝利鑼鼓聲中痛苦死去。婆婆領著孩子離開家里。結尾的時候,妻子曾樹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個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寫道:夜,的確太冷了。巴金把這種家庭悲劇和社會現實聯系在一起。正是國統區這種黑暗、腐敗的現實造成了這種家破人亡的悲劇。后來,巴金為了解釋這部小說的社會意義,一再強調成書的時代背景,明確表示作品的目的是揭露抗戰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識分子的痛苦處境。“那時社會上最活躍的是官僚資產階級,是那種利用職權囤積居奇,做黃白黑生意的人,他們官商結合,權利結合,像蛀蟲一樣把中國在戰爭中所剩下的一點元氣全部耗光。”作品中汪文宣的痛苦、失業及家庭的破碎,都和社會現實具有密切關系。
2、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念的沖突
實際上,這種家庭悲劇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
在這個家庭中,婆媳間的沖突是最重要的沖突。婆婆完全是舊式的,在她身上是傳統封建的家庭倫理觀念,而曾樹生卻是受過現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總是用舊的觀念去衡量兒媳婦,媳婦由于無法接受這種陳舊的道德約束,于是雙方常有沖突,這導致這個家庭的破碎。
婆婆對于兒子和媳婦,就象中國所有非常傳統而狹隘的母親一樣,是那種偉大而自私的愛。但她同樣也以那種傳統的封建婦德審視曾樹生。在傳統婦德的尺度下,曾樹生這樣一個新派女性就是不守婦道的壞女人。她極端討厭、甚至憎恨兒子的妻子。她看不上曾樹生的生活方式,如跳舞、晚上與人應酬,化裝、穿漂亮的衣服等。她甚至對曾樹生和自己兒子的自由戀愛和婚姻都進行非常尖刻的嘲諷,“你不過是我兒子的姘頭,我是拿花轎接來的。”曾樹生自然難以忍受這樣辱罵,她說:“我告訴你,現在是民國三十三年,不是光緒宣統的時代了,我就不曾有過纏腳的福氣。”在更多的情況下,她不是和曾樹生正面沖突,而是通過汪文宣和曾樹生激烈沖突。她不是去理解、支持兒子和妻子的感情,而是破壞她們之間的感情??吹絻鹤雍推拮拥哪欠N親密的感情,她不是感到欣慰,而是反感。兒子和妻子吵架,她不是希望他們兩個快點和好,而是幸災樂禍,甚至挑撥離間,添油加醋,慫恿兒子和妻子一刀兩斷。曾樹生和汪文宣吵架賭氣出走,她說是“私奔”,而且說她不可能回來,說:“要是我就登報離婚。”“我勸你死了心吧,現在新派女人,哪里會長遠跟著你過這種苦日子啊!”“那個女人走了也好,將來抗戰勝利,有一天你發了財,還怕接不到女人。”兒子主動找妻子,她便生氣,認為兒子沒出息。兩個人的沖突最后到了那種有我沒她有她沒我的程度。曾樹生出走就和這種婆媳沖突具有更直接的關系。
3、人生思考與人性探索
這種家庭悲劇還蘊涵著巴金對人生、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果說婆婆與媳婦的沖突主要是新舊文化的沖突,那么,夫妻之間的沖突就帶有更多人性、人生的內含。
造成這種家庭悲劇的最深層根源是生命沖突。汪文宣與曾樹生是兩種不同的生命狀態。汪文宣是枯萎頹敗,曾樹生卻是飽滿豐盈。他們之間并非因為缺乏感情而破裂。汪文宣和曾樹生的婚姻,并不是沒有愛情的婚姻。他們是自由戀愛結婚,在一起生活了14年。從作品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到,她們之間有很深的感情。曾樹生即使離家出走,也仍然惦念著家里的丈夫和孩子,總是按時給家里寄錢,寫信,最后又回到家里。所以,關鍵不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問題,而是生命狀態的問題。汪文宣已經喪失了男人的生命力量,這不僅是由于他身體的疾病,更重要的還是他的精神狀態。他僅僅剩下一個善良道德的空殼,除了善良忠厚,一無所有。他是那種在日常生活的壓力之下被磨去了生命力,不斷下滑沉淪的人。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在家庭中,他都缺乏應該有的獨立意志和力量,只是軟弱無力地隨波逐流。
在社會上,他雖然在工作上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但是,在事業上卻一無所成,甚至最后失業,靠妻子養活。他既沒有朋友,也無法獲得上級的認可。他的懦弱幾乎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大家湊錢請上司吃飯喝酒,他本來很拮據,絲毫沒有興趣,卻也不敢說不,拿出錢來,一起到酒店,強做歡樂。他帶著嚴重的肺結核病工作,總是咳嗽,但是,上司看他一眼,他就不敢咳嗽。在家庭也是同樣的軟弱的,他沒有能力處理好家庭糾紛,在妻子和母親沖突的時候,他左右為難,無所適從,除了痛苦,就是無奈。他的這種軟弱,已經使他喪失了一個男人的魅力。他經常瞪著一雙可憐的目光,在曾樹生的臉上尋求同情和理解,但是,曾樹生最無法忍受他的這種目光。他的母親總是咄咄逼人地排斥、否定曾樹生,而她面對母親的壓力時,或者是眼睛充滿淚水,或是痛苦呻吟,或者是企求的目光,或者沉默無語。他的善良道德可以說是一種對生命力的疲弱的補充,他試圖用道德來彌補生命力的不足,但是,他最終仍然無法維持愛情和家庭。曾樹生卻是那種生命力飽滿豐盈的女性。她活潑、漂亮,對生活有所渴望。但是,她并不是那種具有崇高理想的知識女性,而是那種世俗化的知識女性。她渴望的那種幸福,是一種世俗幸福。從這個角度看,《寒夜》就是關于一個懦弱的男人與一個漂亮的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
三、縝密冷靜的寫實風格
巴金前期是激情寫作,后期卻是冷靜敘述?!逗埂纷畛浞值伢w現了巴金后期小說的冷靜縝密的寫實風格。
巴金前期屬于“青春寫作”,其風格呈現出激情化的特點?!都摇肪褪沁@樣的小說。情緒、感情成為作品最突出特點。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