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工程制圖》是工程界的技術交流語言,是一門以“工程圖樣”為研究對象,融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一定的識圖能力和基本的繪圖能力,并為相關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將來就業打基礎。在《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把握下面幾個方面。
一、人才培養對象的學情分析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以培養電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教學以技術應用為主、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教師授課要針對授課的具體專業對象進行分析,例如,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專業的學生,其畢業生去向為火力發電廠、大型企業自備電廠、核電站、電力建設單位;就業核心崗位是鍋爐檢修、汽輪機檢修、鍋爐安裝、汽輪機安裝、調試和技術管理,就業輻射崗位是火力發電機組集控運行、鍋爐運行、汽輪機運行、輔機運行,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繪圖和識圖能力,因此要求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專業的學生通過《工程制圖》課程的學習,熟悉設備的結構,識讀和繪制設備結構圖、零件圖、裝配圖及安裝圖等,從而掌握《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當然,還要了解授課具體班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等,以達到有針對性地教學。
二、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材、制定計劃
在分析了學生具體情況后,根據高職教育“必需夠用”的原則,有的放矢的選擇教學內容,做到實用性、針對性;然后依據教學內容選擇符合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職業教育特色和規律、編寫質量較高的教材。例如,根據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學生必須掌握繪圖識圖的基本知識、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了解和繪制專業圖樣和計算機CAD繪圖基本操作四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必須依據這些教學內容來選擇教材,最后,制定教學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教學。
三、設計教學方案,完成教學過程
教學必須面向職業領域或職業崗位群,必須體現為學而教、為用而學,緊緊圍繞培養目標這一核心,形成培養合力。只有每位教師在每一節課前都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并考慮所授知識、技能有何用、用在何處等實際問題,教學才會體現有效性,做到“每堂有效”,只有課堂教學關注和顧及每一個個體,努力體現“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思想,才能不斷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的最優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下面以《工程制圖》中圓柱的切割一堂課為例設計教學方案。
圓柱的切割部分教學涉及到工程制圖教學的一個難點———截交線,怎樣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并且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使學生既要和工程實際聯系、增加工程圖形意識,又要完成復雜圓柱的切割視圖的繪制,還要在制圖的過程中增強識圖的能力,同時能夠快速繪圖,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這是我這堂課方案設計的方向,為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方案的:教學基本過程是:復習平面立體的切割體截交線的特點和畫法(5分鐘)———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2分鐘)———步驟一:平面切割圓柱的基本情況(10分鐘)———步驟二:變化切割平面多平面切割圓柱情況(28分鐘)———平面切割空心圓柱(14分鐘)———歸納總結(5分鐘)———繪圖實練(20分鐘)———點評(6分鐘)。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復習環節,回憶平面切割平面立體的截交線畫法和特點,為增強學生的工程圖形意識,還結合工程實例提取本堂課的繪圖立體,導引出任務:平面切割圓柱的截交線畫法和特點,采用對比學習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接著分三個步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完成對新知識內容的講解。第一步驟教學過程,還是以教師講授、演示、啟發為主組織教學,而在第二、三步驟的教學環節中,教師的職業角色發生了變換,教師由講授者轉變為學習過程的策劃者,工作重心從“授”轉變為“導”,同時教師還是課程開發與學生智能開發相結合的設計師,是信息資源的加工者、供給者和咨詢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真摯的合作伙伴。由于教師的成功導演,變化平面切割圓柱位置的過程中,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目標驅動下,逐漸從易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索學習,增強學習信心。通過師生共同的歸納和總結,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采用分組的形式快速完成本節課的繪圖任務,學生興趣大增、信心十足;最后點評,挑選佳作,展示自我,討論交流,自信學習。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
《工程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至關重要。
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根據本堂課的特點,可以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工程中,就要根據不同內容和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形體和零部件的測繪教學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以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相結合;在機件表達方法教學中可以采用討論教學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在組合體構型設計教學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模型測繪教學中可以采用體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在典型零件測繪和尺寸標注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讓學生學有目標;在制圖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幾何作圖、標準件和常用件教學中可以采用講學結合教學把啟發、引導、歸納、總結等指導性教學活動與學生自學的閱讀活動相結合;還可以大量地采用講練結合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等。
在《工程制圖》之圓柱的切割這堂課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工程制圖》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將工程中的實例引入教學,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在研究實例的過程中既能掌握融入實例的知識點,又能加深學生對工程制圖課程的工程特性的印象,因而在任務的引入部分可以采用實例教學法;在第二、三步驟教學過程中,采用研討式教學法,先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師提示、引導和組織,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在參與,共同討論出解決問題的實質、思路和方法;整個教學活動中采用互動式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在繪圖實練環節采用實踐操作法,加強學生動手繪圖能力,掌握繪制工程圖樣的方法。這樣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巧妙設置課堂情景,烘托效果,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并通過教師設計出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在練習過程中模仿、學習教師的思維方法,再把學到的方法用到實際中去,經過將接受、理解知識的過程向消化、運用知識的過程轉化,最終將知識轉化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