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1互聯網這個名詞的誕生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年時間,但是它的發展速度之快卻是前所未有。生活中每當我們遭遇停水、停電時,會感到無比煩躁,而當網絡中斷的瞬息,我們更是無所適從,可以說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尤其是聯網的計算機。甚至有人得了所謂的“網絡依賴綜合癥”,實際上就是沖浪時間過長,隨著“樂趣”的日漸增強,而欲罷不能,有關網絡上的虛擬情景充斥腦際,漠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對于當代大學生群體,互聯網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互聯網發展
筆者是1982年出生,2000年進入大學,可以說是見證了互聯網大發展的一代。期間筆者留意了國內比較有影響、有代表性的網絡公司,這些公司的成立基本集中在3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1997~2000年):門戶網站在中國誕生,IT門戶、招聘網站、網絡游戲代理商等出現。代表公司如網易、搜狐、騰訊、新浪、PConline、當當網、易趣網、盛大網絡、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卓越網等。
第二階段(2003~2006年):購物網站、視頻網站逐漸流行。
代表公司如淘寶網、京東網、趕集網、百姓網、易迅網、土豆網、優酷網等。
第三階段(2008~2009年):社交網絡興起,團購網站大行其道。代表公司如開心網、人人網、微博、拉手網、美團網、大眾點評網等,手機上網開始普及。
80后大學生大多從1998年開始入學,可以看到這時候互聯網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很多我們現在熟知的互聯網公司還剛剛成立,而他們的大學四年也是這些公司從成立到發展并且為人所熟悉的四年,這個階段網絡所提供的信息也遠不及現在,能使大學生沉迷的就要數網絡游戲和QQ了,暗黑、傳奇、魔獸爭霸、CS、星際等游戲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QQ的六位號不少出自80后。
90后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大多數從2008年開始,2008年正好處于第二階段,此時購物網站和視頻網站開始流行起來,網絡帶給大學生更為豐富的體驗。這時候的大學生如果還沒有過網購經歷,他就OUT了。大學生們了解世界的手段也從報紙電視轉而利用更為直觀的視頻網站。直到2011年,以虛擬社交網絡、微博、手機上網、團購網開始大行其道為標志的第三階段,大學生面臨的網絡環境更加豐富多彩。正是網絡的高速發展,網絡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讓我們的大學生對網絡這個虛擬世界留戀而忘返。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沉迷于網絡這種情況,不僅要看清其表象,更要挖掘其深層次的原因。
3原因
3.1結合我校的數據分析
為深入了解我校大學生網絡素養情況,加強大學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引導和創建一個積極向上,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我中心于2011年4~5月對我校大學生在每日上網時間、上網目的、掛科情況、雙休日上網時間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750份,有效問卷478份,結合本文所要考察的重點,初步界定非雙休日上網時間3小時為臨界點,得出以下結論:
①我校大部分學生的上網時間控制在3小時之內,雙休日上網時間普遍較長。
②上網的主要目的都已娛樂為主,網絡購物、聊天交友也較為流行。
③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的比例不高,說明大學生還沒有將網絡和學習很好的結合。
④上網時長超過3小時的大學生掛科較為普遍,對于學習的負面影響也較高。
綜上所述,網絡對于大學生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歸咎于大學生自身上網時間過多占用了本該學習的時間,一味地沉溺于某一網絡載體在當代大學生中極少出現,因而筆者提出了“迷失”這一詞。而造成迷失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網絡自身的魅力,更多則要從學生自己、老師、學校、社會多方面來分析原因。
3.2“迷失”原因分析
大學生剛踏入大學校園,幾乎每一位都懷揣著夢想。每一位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都寄予厚望。因為能來到大學深造,就是對之前十幾年學習的肯定,沒有說哪一個大學生一進入大學校園就迷失于互聯網。
對于90后大學生,他們在高中階段就迎來了網絡游戲肆虐的階段,而這時候沒有沉溺于此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脫離父母老師的約束,在思想上更多地以學業為重。而一旦進入大學,父母的約束力減弱了,學校的管理模式也從高壓狀態轉變為自由狀態,這就導致那些自制力較差的大學生迷失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這一反差恰恰反映了這類大學生心智不成熟、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我管理能力差、易受他人影響。
大學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有些學校甚至于教師埋首于三尺講臺,點擊鼠標完成一堂課,這樣的敷衍了事如何讓底下的學生認真聽課,他們甚至連老師的樣子都沒有看到,這樣又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僅僅做到授業顯然是不夠的。
通過個別交談,我們也發現很多大學生成績下降都發生在大二階段,大一或多或少保持著高中階段學習的慣性,而我們高校都有大規模的新生教育,卻忽視了發生心理轉變關鍵的大二時期,缺乏有針對性的策略與舉措,如果此時不重視學生思想、心理的轉變,往往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學生因為幾門功課的不理想導致信心喪失,開始逃課、曠課,把網絡當成避風港。
高校由于這些年的擴招,已經使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步變成大眾教育,這使得我們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問題。很多大學生也由此產生悲觀情緒,甚至產生諸如“不讀書等著窮,上大學立刻窮”的念頭,導致其學習動力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