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越獄》是近年來引發熱議的美國影視劇,此片能夠在國內產生如此巨大的反響,不僅僅是因為其有著驚心動魄的劇情,我們認為優秀的字幕翻譯對觀眾能夠深入理解影片的內涵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于字幕翻譯多半是民間自發組成的,因此翻譯的質量存在著千差萬別,有些翻譯簡直令人不忍卒讀。因此,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從理論上重新認識一下字幕翻譯活動,并且通過理論研究對字幕翻譯活動能夠提供有效的指導意見,從而提高這項實踐活動的效率。因此,文本將以《越獄》為例,通過關聯理論對于文化缺省所造成的認知障礙進行分析,從而為跨文化的翻譯活動提供一些切實的、行之有效的參考。之所以選擇《越獄》也正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更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一、影視字幕翻譯與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是法國哲學家丹•斯拜德與英國語言學家德爵•威爾森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中提出的一種關于交際與認知過程中語言功能關聯性理論。這套理論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學術界的巨大反響。關聯理論是對G•皮埃爾經典“會話原則”的批判與發展。G•皮埃爾曾經就語言功能定義為四個方面,其中就有“關聯”功能。關聯理論的獨到之處,在于將認識與語用結合在一起。因此,關聯不再是一種理論上的關聯,而是一種實踐上的關聯,這有效地推進了語用學的發展。關聯理論明確指出語言交往是一種具有規律性以及思維性的認知活動,在認知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個最佳的關聯假設,也就是說發出話語的人必然要假設對方的認知能力,從而發出話語。而接收的一方也必然要假設對方所發出話語的意義,從而才能理解話語。
如果雙方對于對方所表達的東西都不進行關聯性假設,那么彼此之間就沒有辦法進行交流。這就是所謂的關聯第一原則———關聯的認知原則。而在話語交換的過程中,雙方必然會選擇最佳的關聯從而實現交流,否則雙方的交往便不可能發生,因為任何交往都是以理解為目的的。這就是所謂的關聯第二原則———關聯的交往原則。簡單地說,關聯是以交往為目的的,交往以關聯為手段。最佳關聯才能實現最佳交往。沒有關聯,也就沒有認知,更沒有交往。
二、影視劇中的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是一種跨文化交往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不同文化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必然會出現認知上的障礙。同時,我們也看到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些問題上文化差異正在逐步消失,因此在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對某些信息加以省略,從而提高交往的效率。例如,我們在國外影片中看到KFC或是McDonald。幾乎不用提示,就知道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化缺省。文化缺省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哪些信息是可以省略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以省略的,由于對象的差異性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錯誤的判斷必然會導致認知上的障礙。同時,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發現,由于國外的影視作品所面對的對象是具有共同生活習慣、教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理念的人,因此,這些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文化缺省。對于非西方語境的觀眾或者讀者而言,就成為一個十分巨大的文化鴻溝或是文化空白。如何去填補這個空白,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將引入關聯理論作為字幕翻譯工作的指導理論。
三、關聯理論對于影視字幕翻譯的影響
關聯理論的一般準則能夠幫助譯者根據認知語境找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最佳關聯就是過濾掉錯誤的信息或瑣碎的信息,從而產生正確的認知。通常在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總是通過推理實現最佳關聯,這就需要譯者對于語境能夠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與掌握。關聯理論強調的是在推導的過程中交際雙方的交往意圖能夠在雙方的認知語境中產生作用。因此,交往和認知是關聯理論的關注重點。關聯理論對于翻譯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化缺省的判斷與選擇上,由于跨文化的交往必然存在文化的差異,而同種文化之間的交往必然是一種文化缺省的交往,翻譯活動是一種語言與另一種語言建立最佳關聯的活動,也只有最佳關聯的建立,才能夠實現有效的交流。因此,關聯理論對于翻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種理論,也是具有非常實用性的指導理論。一般而言,在面對文化缺省時,關聯理論可以通過多種策略加以解決。一種是直接法,由于中西方文化并不是一種完全隔絕的文化,因此存在著直接關聯的可能性。因此,也就產生了我們所謂的直譯。直譯是一種典型的直接關聯,只要我們找到最佳關聯,就能夠產生正確的認知。還有一種就是間接關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譯。
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仍舊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對于字幕翻譯的特殊性而言,采用直譯并不能夠起到良好的認知效果,反而會產生誤解。意譯的情況是十分復雜的,因為即便是意譯也是在最佳關聯的前提下進行的,脫離最佳關聯的意譯非但不能夠產生正確的認知,反而會產生誤解,甚至是不可理解。這也就是說意譯也是有前提、有條件、有限制的,脫離最佳關聯的意譯就有可能失去準確性。
四、電影《越獄》中的文化缺省現象以及關聯理論翻譯實踐
我們將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關聯理論對于字幕翻譯的指導意義,以及文化缺省現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1.(你再一天到晚和別人說這事,我發誓打爆你的頭。)在這句話的中“grape”的意思已經不能和葡萄進行關聯了。如果翻譯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么觀眾就無法理解所謂的打爆你的“葡萄”是什么意思了。
這個例子是一個典型的最佳關聯選擇,“grape”可以和“葡萄”進行關聯,也可以和“頭”進行關聯。在西方語境中,這種和葡萄的關聯是可以直接省略的,因為這已經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但是對于我們而言,這就需要我們去進行判斷,如果我們不使用最佳關聯,那么就必然導致交往的失敗。由此可見,最佳關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情況,這需要譯者對于原文、原文的語境以及原文的文化缺省有著深刻的理解。有些時候我們能夠借助工具書去解決這個問題;有些時候,我們只能結合語境去推測。這也就是關聯理論中所謂的最佳關聯。最佳關聯首先給予的是一種假設,當其他關聯被排除之后,那么余下的便是最佳關聯,并不意味著最佳關聯就是真正的最佳關聯,因為很有可能因為譯者自身認知的問題而導致偏差。因此原文和譯文只是某個譯者進行了最佳關聯之后的結果,并不意味著就是一個準確的譯本,或者說是絕對準確的譯本。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沒有進行文化缺省的考慮,那么這個最佳關聯是無法建立的。正如,例1對于一些沒有經驗的譯者,很有可能不假思索地將grape翻譯成葡萄,而不是頭,盡管譯者自己可能也無法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這是他能夠做出的最佳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