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制教育論文
加強中專學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價值觀的混亂、信仰的缺失、崇拜的盲目性和意識的非主流使得他們在自我缺失時更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是違法犯罪。因此,對中專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勢在必行。中專學生法制意識的淡薄加之心智不成熟,他們相比高中學生,沒有高考的壓力,因此,在追求享受和尋求安全感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來自網絡的不良影響和他人的非法教唆,從曠課逃學到加入不良少年團伙,出于義氣、攀比或激情實施諸如盜竊、搶劫、強奸、傷人等犯罪行為。因此,在學校定期開展法制專題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和法制意識,對減少和預防中專學生違法犯罪行為,促進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法制教育可以使在校學生明辨是非,慎行多思,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誠如前述,目前的中專學生普遍是生活條件優越的獨生子女,父母及家庭的溺愛使他們形成了任性和驕橫的性格,缺失與人相處時謙讓的道德觀,加之父母教育方式的非科學性,使孩子在欲望無法達到滿足時便產生了極強的逆反心理,進而動輒離家出走或通過非法途徑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對中專學生進行憲法中“公民基本義務”、婚姻家庭法等法律知識的教授十分必要。具體的可以開展學生、父母、專家三方互動,通過相關法制教育,可以使他們了解父母的付出和艱辛,懂得與人相處的正確方式,培養其尊重師長、互諒互讓的道德觀,體驗溫暖的家庭氛圍和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
學生是校園的主體,加之中專學生所處的特殊階段,校園犯罪的發生使得純潔的象牙塔內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校園犯罪從嚴格的法律意義看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我們所謂的校園犯罪是對作為一類典型的發生在特定區域特定人員之間的犯罪現象的約定俗成的稱謂。學生犯罪行為可能發生在校園內學生之間,也可能發生在社會中。綜觀近年來學生犯罪的案例,不難發現,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犯罪的類型逐漸由財產類向暴力性犯罪過渡,并且犯罪程度日趨嚴重。另外,伴隨科技的發展,一些新型犯罪(網絡犯罪、毒品犯罪等)也層出不窮。中專學生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動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模仿欲,或者純粹是逆反心理,加上法律知識的欠缺,從而引發暴力事件,釀成苦果。因此,加強中專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其從思想上正確認識什么是犯罪,如何預防犯罪是一個如何有效地促使學生和教師正確的認識犯罪和預防犯罪是校園普法工作的必要內容。
中專學生法制教育的完善途經
校園普法工作每年都在進行,但大多數往往流于形式,普法的針對性不夠。同樣是學生,因其所處的年齡段不同及環境的差異性,我們在進行校園法制教育的時候就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時期的學生可能出現的法制空白進行有針對性地法制宣傳,這樣才能起到法律的預防犯罪功能。本文的著眼點在中專學生的法制教育,因此,筆者將從中專學生的角度尋求適合他們的法制教育途徑。
中專學生有別于同年齡段的高中學生,他們的學習已不再局限于基礎文化課程的學習,更多的開設的是與其專業相關的課程,因此,在對中專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課程設置的特點,發揮相關課程在進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實現法制教育的課程傳遞,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受到較為系統的法制教育。上述法制教育的開展,很重要的前提是我們的任課教師首先要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和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法律規定,這樣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學生的普法工作。因此,對相關專業課教師進行法律知識的系統培訓和定期強化培訓是開展法制教育的前提條件。
課堂時間有限,加之我們的專業課教師不可能都成為法律專家,因此,除了在課程教授過程的法制教育,課外的專項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我們可以利用專題性質的案例教學開展普法工作,具體而言,可以利用學生的團日、班會日進行系列普法工作,輔之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過播放現實案例、學生討論案例及專家評析案例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模擬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的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犯罪帶來的苦果,以最直接、最生動的方式進行法制教育。
學校作為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除了設置不同功能的管理部門,還應該聘請法律專家或法律工作者為學校的長期法律顧問。專家可以針對學校的日常工作中的漏洞或不足提出相關法律建議,在學校出現法律事件時也能及時地提供法律意見和實施方案。因此,學校自身法律機能的完善對學校各項工作的正規化、法制化至關重要,是進行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礎。加強法制教育工作要有生動性、針對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說教。法制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和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輔相成。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愛家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仁愛之心、容忍之心、尊師之心、孝敬之心。心理素質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合作伙伴,我們應當通過教育使中專學生努力克服這個年齡段容易出現的逞能、好勝、霸道、叛逆心理,培養他們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發生惡性案件。對早熟的學生要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導,防止犯罪。建立學生心理咨詢機構,對有心理疾患的學生應給予適當的治療,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專學生的法制教育的“內功”修煉離不開一個秩序和環境良好的社會,在充斥著暴力、色情和恐怖的的社會里很難保證他們不受侵擾,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凈化社會環境,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堅決取締一些涉及色情、賭博的非法場所,對網吧等場所也應限制學生進入,同時,司法部門對已經實施犯罪行為的學生視其犯罪動機和情節進行不同的處理,盡量減少犯罪給他們將來帶來的陰影。法制教育是個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而針對中專學生的法制教育又有特殊的要求,徒法不足以行,教師、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視和群策群力是建立屏蔽犯罪、預防犯罪、解決犯罪這一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法制天空下,和諧校園里,莘莘學子的長足進步和健康發展是我們這些人民教師最大的欣慰和滿足。(本文作者:孫蕊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院教師,法學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