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制教育論文
開展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良好的法律素養,是未來的工作崗位和工作職責對大學生所提出的要求;是大學生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是國家未來人才選拔新標準的要求。大學生法制教育是推動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公民的法律素養決定了國家的法治化程度。要大力推進國家的法治化進程,首先就必須積極而穩步的提升公民的法律素養。作為公民中知識水平較高的大學生群體的法律素養,又直接的體現了廣大公民的法律素養水平,和間接的推動廣大公民法律素養的提升。因此推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就在于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不足與欠缺
教育教學方式單一、教條,致使法制教育課堂學而無趣。當前的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即單一的課堂灌輸與填鴨,并且其所選用的教材也比較單一和枯燥。學生也僅僅把法制教育課當做一項學習的任務,以應付考試拿到學分為唯一目的,而對法律知識和理解也比較膚淺和表面。長此以往,將難以培養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而堅定的法律觀。缺乏專業性較強教學團隊,致使法制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優質的教育教學水平,必須要由專業扎實、工作踏實而且勇于創新的教學團隊來加以保障。尤其,對于大學生法制教育來說更是如此。
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團隊卻仍然存在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教學團隊中的教師也并非人人都具有法學專業的學習經歷和研究背景,也并非人人都擁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和堅定的法治理念。法制教育課的學時的不足,致使學生法制課學而不精。法律知識的教育過程是一個精細而緩慢的過程。法制教育課的學時的嚴重不足,是影響教育質量的另一大原因。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識,需要剝繭抽絲、深入淺出式的講解,并且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反饋。如果不能夠保證足夠的課時,那么就會造成法制課教育"水過地皮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下降的結果。
改進與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整合教育資源,加大投入力度。高校應當不斷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不斷加大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以保障其不斷改進與完善。尤其應當建立一支熱愛工作、素質較高、專業過硬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教學與科研的條件,加強他們的培訓與鍛煉、關注他們的成長與進步,鼓勵他們進行嘗試與創新。除此之外還應當邀請司法界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深厚的律師與法官來擔任學生們的校外教師,用他們的切身體會、思考心得與實務經驗來打動學生。推陳出新,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傳統的法制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時期大學生法制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千方百計不斷改進和完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逐步以案例的警示與討論替代單純的法條解讀與講解。應當以大量的發生在學生們日程生活中的案例與事物為法律解讀的對象,是學生們感知到法律與自己息息相關。應當定期的組織學生們觀看法庭現場的審理,并定期的組織由學生為主導的模擬法庭活動,以加深其對法律知識與法治精神的理解。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及新的科技手段。現在的"80后、90后"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已經充分的適應并接受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成果及其造成的變化。針對這一特點,為了整合更多的優勢資源,開辟更為高效的普法渠道,我們應當建立專門的大學生普法網站,以充分利用網絡手段來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并且,所選用的法制材料和表現形式應當更為生動活潑、形象有趣,要充分的考慮到現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需求。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狀況不僅影響到其個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且還將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我們民族的繁榮與昌盛。其深遠的重要意義,讓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我們應當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對待這個問題。然而,如何改進與完善大學生法制教育是一項科學而艱巨的命題,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他需要我們不斷地與時俱進、千方百計、推陳出新,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努力。(本文作者:何磊磊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