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教學過程中要倡導求異質疑,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1、巧用“變式”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不是孤立、靜止不變的內容,而是前后連貫,縱橫相通。而問題更是變化多方面,改變問題的條件或結論能使一些常規問題變成新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增加逆向思維的成分,促使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創新。例如在教學“分類計數原理”后.我提出問題:五個人到四個地方去旅游,請增設結論,結論數字是多少?學生接到問題后,討論熱烈、情緒高漲,全班最后設置十幾個不同的結論,從而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
2、一題多解,注重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數學的例題教學中,可以嘗試一題多解的方法,根據觀察題目角度和解題思維方式的不同,選擇不同依據和途徑解決同一數學問題。在合作學習的智力氛圍中,培養學生敢想敢做、頑強自信的求實品質。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其深刻理解定理、公式,克服循規蹈矩,善于發散思維的良好思維品質。
3、突出定理、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發現和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的概念、公理和定理很多,理論知識也多。比如,三角函數中正弦、余弦誘導公式的推導,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等。教師可以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更直接地去感受問題,面對困難。這樣使學生能應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得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獲得新知識、新見解,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重視操作實驗,發掘創新思維能力
要使學習具有意義,就要讓整個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中,即要重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地讓他們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在實踐中發掘他們創造力與能動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后,我讓學生利用現有的一些條件,如三角板、皮尺、量角器,在地面測量學校水塔的高度。同學們思維異常開放.想到多種方法,“怪招”也有,創新做法層出不窮,在這次實踐操作中同學們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很多的發掘。
三、總結
總之,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是多方位的、開放的,教師在積極引導和開發的同時,又要注意把握主導和主體的所屬,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達到更高的創新目標。
作者:黃軍靈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