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化學教育論文
一、高校課題任務型化學教育人才培養針對性
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立足未解問題與新發現問題的解決基礎上的創新過程。這種任務型的學習,就是一種創新人才的過程,也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集體創新的過程。課題任務直接就是創新的突破點,課題成果就是創新的成果。例如,關于廢舊鋰離子二次電池電極材料的剖析以及回收研究,就針對當前廢舊電池的處理、污染治理與廢舊電池的回收應用等做出了創新,同時,也會對當前各種電動車類廢舊電瓶、手機電池等處置與創新運用,以及如何延長其使用壽命做出了基本的努力。通過類似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重點領域問題的解決,更多的創新也會逐漸出現,且更多創新人才也被培養出來,他們不僅有著在校學習期間創新的經歷,也有著創新的成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也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二、高校課題任務型化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實用性
根據當前高校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及其教育教學模式,高校化學人才培養的實用性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是化學學科本身的實用性,生活中到處都是化學,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第二,化學專業設置的實用性,即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和行業發展,來設置化學專業課程,直接針對某種職業或行業,因而具有實用性;第三,是課題任務的實用性,課題是在化學專業的基礎,又根據某種特定的需要開展的研究活動,其屬于化學學科中某項精尖研究,其研究結果也是直接作用于其課題中現象。
1.職業發展實用性
高校作為大學生人生學校系統學習的最后階段,其直接面對的就是未來的就業。任何專業的教育教學,都是圍繞著大學生最終的就業,與未來的職業能力、職業發展與創新能力培養為基礎。作為高校化學專業,其也有著較多精細化的專業方向,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無論是哪個專業方向的學習,都是在為該行業培養基本的研發人才、技術人才與技能人才等。因而,其職業發展實用性非常明確,且直接決定著其未來職業選擇甚至崗位選擇。
例如,參加高校新型殺菌抗病毒及免疫激活靶標等方面課題研究的學生,其職業發展相對一般性化學方向的學生而言,具有典型的明確性。這類型的學生,在畢業后根據自己的在校期間的研究方面,進入某種企業或研究單位后,可以繼續開展相關類似的研究,如研究殺菌抗病毒的某種常用物品,研究提高人類或動物免疫能力的藥品或營養品。再如,創新某種過程以提高人類免疫力或提高物品防污染過程等。再者,通過這種研究過程,教師也會把各種化學知識,在學生動手或運用的過程加以傳授,且會得到隨時地實驗檢驗,讓學生掌握的更加深刻,即使學生們未來不會從該課題性的職業,也會為其他方向發展奠定堅實的職業基礎。
2.行業發展推動實用性
從高校化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字面意義而言,其就是未來的化工行業或相關行業培養人才。再者,在當前學校、行業與企業結合越來越密切的教育形勢下,學校的教育直接與企業或行業的發展掛鉤,更與學生未來的就業相關。由此,也決定了高校相關課題任務型教育教學具有兩個特點:其一,課題任務研究的前瞻性,即站在該行業發展的前沿做出相關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轉化為生產能力后,會直接引領該行業的發展。
例如,納米間隙中流體輸運規律、高分子多相多組分體系的結構設計等,都對從事該行業的企業起到直接性推動作用,不僅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也可以讓該行業得到全面地提升。其二,課題任務研究的針對性,即針對當前行業發展或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限制性的難題,高校作為課題展開研究尋求解決對策,以實現相關行業或企業技術上的突破,繼續推動行業與企業的發展。例如,氧化鋁基珠光顏料包覆工藝研究、靶向G-四螺旋DNA二萘嵌苯類藥物分子的合成等研究,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了相關的突破。真正為行業與企業的發展助力,也直接為自己的就業積累最具說服力的經驗性實力證明。
三、結語
高校課題任務型化學教育教學,從人才培養的模式、過程與針對性而言,具有相對一般化學知識教學較多實用之處,其用課題任務型的目標,引導教師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實現了兩個目的:其一,教師教育教學目標性明確,教師教學有任務動力和研究動機,教師教學積極性提高;其二,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增加成功性或失敗性的體驗,且會在不斷成功的積累中培養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也會給他們帶來創新的啟發,讓他們在這種過程中學習到各種化學研究的技術技能。
作者:趙戈 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