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校的大學生們大多都是“80后”、“90后”,他們是當前社會公眾熱議的焦點,擔當者祖國未來發展的重任。但是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考慮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會為他人著想。試想這樣的醫學生將來如何能夠成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好醫生?因此,在醫學院校中廣泛的開展人文實踐教育刻不容緩,讓醫學生接受人文實踐教育,也是改變人文主義缺失現狀的一條便捷而有效的途徑。四、感恩教育是醫學院校實現人文實踐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因為感恩是人的精神根基,是學業、事業和人生的引擎和驅動力,感恩教育又是以幫助人們“明倫理,揚美德,勵心志”為宗旨的素質教育。要想改變當前大學生的“自我中心情結”,就必須要讓他們懂得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要學會感恩,感恩別人帶給自己的一切。所以以感恩教育為著力點,培養醫學生對父母、老師、親人、朋友以及社會的感恩情懷,有利于提高醫學生自身的人文修養,能夠運用正確的、積極的思想和方式回報社會大眾。
1.開展以感恩教育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內容。通過在大學生當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每名學生對祖國的歷史和現狀有了全面了解。讓他們懂得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中國共產黨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多少偉大功績,從而增強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的感恩之情。在感恩力量的推動下,他們會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奉獻回報社會。
2.開展“追思無語體師,重溫醫學生誓詞”活動。“一般人生病到醫院挨的那刀,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我往后身上挨的每一刀,也許可以救活好多條人命”,這句話出自一名平凡而又偉大的遺體捐獻志愿者之口。遺體捐獻者為國家、為社會、為醫學奉獻了自己的忠骨,醫學生在追思他們的同時也會受這種精神的感召,心懷感恩,堅定信念,不忘師恩,會用對待親人的那種心態對待將來的患者。
3.成立遺體捐獻志愿服務隊,開展與遺體捐獻有關的志愿服務活動。在求學的過程中,醫學生們得到了許多人無私的幫助,其中也包括了遺體捐獻志愿者們。他們為了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作為醫學生,應該以實際行動回報感恩這些“老師”們,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利用各種渠道弘揚遺體捐獻者的博愛精神;在清明節等特殊的時間開展追思緬懷活動等。讓學生們充分體會愛與感恩的精髓,從更深的層次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早日成為高素質、有愛心的醫務工作者。
4.廣泛開展“下鄉之路”、“紅色之旅”感恩社會實踐活動。在廣大學生中廣泛組織開展感恩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學生走近貧困地區,了解國情,了解醫情。通過走訪紅色革命老區,重溫黨史,親身感受今天的生活環境確實來之不易,感恩前輩為我們帶來的安定生活。中華民族的同胞們都是兄弟姐妹,作為治病救人的醫者,我們應該以對待親人般的態度幫助他們解除病痛、維護健康。
5.建立志愿者服務實踐基地,開展社會公益活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工作。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或者公益活動,讓學生們感受社會對每一個人的關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到孤寡老人、養老院、社區等地義診,宣傳相關疾病防治;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如與小學貧困學生結對子,開展“大手拉小手”幫扶活動等;學生志愿者與紅十字會共同開展公益活動等。
6.將學費和日常生活費記錄下來,算一筆“感恩帳”。通過記錄學生上學期間的所有開銷,讓學生有理性而具體的認識,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投資是巨大的,深感父母養育之恩。同時展開來算,單單從教育投資一項來看,國家的投資又是家庭投資的1.5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傾注了“大家”和“小家”的諸多心血,還有社會上的關心關注。當某一天學有所成時,一定要懷著感恩回報的心投入工作!
7.組織感恩征文、演講比賽。以當前熱點話題、書刊雜志、電影、電視等作為題材,在全體學生中開展感恩征文比賽和感恩演講比賽。通過學生將感恩的事跡在學生中間傳送,更具有說服力,更能夠感染學生。如觀“醫者仁心”征文比賽、讀“郭明義事跡”ppt演講比賽等,結合當今熱點將感恩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深入學生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德范。
作者:王國慶 祁煜 周洋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 大連市友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