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會實踐論文
一、醫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組織上的問題
目前大多醫學專業院校或者綜合院校醫學專業在組織社會實踐中根據策劃立項、根據總結評優,忽略了具體實施過程的監管和控制,造成部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的評價缺乏一個真正可以量化的科學指標體系和標準,使得評比結果失真的現象較多,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一些高校和個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影響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認識上的問題
1.形式化日趨嚴重。部分醫學生認為社會實踐逐步流于形式,沒有現實意義,這部分同學認為可以通過網絡等當今信息渠道獲得大量信息,無須通過開展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2.認可度逐步降低。部分醫學生認為可通過醫學專業見實習可以取代社會實踐活動,因為醫學院校有專業見習和實習,不需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增強實踐能力。
3.重游玩之風盛行。部分醫學生借社會實踐之名游玩,他們片面的認為社會實踐只是為了增強隊員之間相互了解,增加對“實踐旅游地”風土人情和悠久歷史的了解等。當前,也存在高校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強度要求和督促激勵措施不夠,高校和社會的重視程度不夠理想等問題。
二、深化醫學生社會實踐的具體舉措
醫學生社會實踐有其特殊的意義,它是醫學專業實踐的補充,不僅具有實現醫學生的自我認知、提高醫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更是當今社會強化醫學生醫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在廣泛宣傳動員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認識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做奉獻的過程是一個受教育和長才干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有利于發展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這些情感和能力遠遠不是通過網絡等現代媒體途徑或是教科書可以獲得的,社會實踐則為他們打開一扇真正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和服務社會的窗口。高校及其各級團學組織應充分利用校內報刊、廣播、網站、展板、櫥窗等媒介的宣傳作用,利用班會、團日活動和晚點等平臺,運用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形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實踐“做奉獻、受教育、長才干”的重要作用。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思想動員和培訓,在實施中要注意和見實習的區別。醫學生的社會實踐應更側重加強學生對醫學社會性的認識、加強對社會的了解和服務、加強對醫德的培養。
(二)在穩固專業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式大學生應在高校確定的大主題下進行立項活動,堅定不移開展專業的送醫送藥送醫學知識實踐活動,開展醫學科研為主與其他形式相結合的實踐體系。這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對實踐活動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發揮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提高醫學生對醫學和醫療衛生事業價值的廣泛認識,增進對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的全面了解,樹立大衛生觀和新健康觀。此外,還應積極開展黨史國情教育、文化宣傳服務、就業創業實踐和各類科研調查等各類實踐,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愛黨、愛國和愛社會的時代主旋律,使學生能真正接觸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和服務社會,從根本上提高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保證社會實踐教育的質量。
(三)在堅持實踐育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模式
1.基地化建設。建立目的明確、數量穩定、專業對口和優勢互補的社會實踐基地,可以避免社會實踐走馬觀花式或打游擊式的開展,有利用發揮實踐基地的橋梁作用,有利于發揮基地工作人員的監督作用,有利于提高了實踐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實踐的整體效果。醫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要以社區醫療和鄉鎮醫療建設為依托,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加強與實踐基地的聯系,鞏固與實踐基地的合作,深化互利共贏關系。同時應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辟新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推動實踐活動的長效發展。
2.專業化傾向。目前醫學生的實踐主體大多是低年級學生,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且組織制度不甚完善,因此應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并親自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在組隊明確方案時給予更加具體的指導,并結合部分課題開展科研實驗或調查研究等;鼓勵專業教師通過與立項的團隊尋找對接,更好的將課題結合到醫學生的社會實踐中,既能提供專業指導、基金支持和資源平臺,同時對也可一定程度上協助完成專業教師的課題研究,更能很好的解決當前醫學生與專業老師交流不夠的問題,進而發揮專業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社會實踐的專業發展。
3.合理化評價。一是社會實踐項目的遴選、培育與立項,必須要立足學校的辦學實際和人才培養,圍繞醫學專業特色與優勢等科學設計實踐選題;二是要在對對總結報告進行科學評判的基礎上強調對實踐過程的監督,需要按照活動計劃制定必要的檢查制度,及時掌握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詳細進度,作出相應的安排部署。三是應該把醫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檔案,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成績作為綜合考評的組成部分。建立合理化的評價體系,形成有效的獎勵和激勵機制,盡可能的調動醫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保障社會實踐持續有效、科學規范的開展。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環節,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新形勢下,醫學生社會實踐更是培養合格醫務工作者的重要途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作用,更好地促進醫學生成長成才。
作者:蔡皇界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