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創業教育論文
一、校方高度重視創業教育與實踐,點燃學生夢想
(一)校方重視,搭建系統、全面的就創業教育體系
“個人及職業能力提升”在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我校四大導師體系之一的“校外導師項目”也會融合到本模塊中,校外導師項目旨在建立一個企業、學生、學校互動的平臺,對學生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所需求的各種能力、技能等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獲得以積極的心態認識社會、事業和人事的方法和能力。“創新創業”模塊是對創業教育的細化和分類實施:一種是大眾化的,面向全體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另一種是個性化的,對于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
(二)與各院系合作,積極拓展創業教育
我校的創業教育分為普適性和專業性兩種類型,在普及創業理念和知識的基礎上,為真正有創新創業想法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高的發展平臺。各專業院系與就業辦同時在學生就創業工作貢獻力量,我校成立“夏季本科生科研助學金”計劃,各學院選拔出學生項目參與到該項目中,促進學生掌握與課堂上所學知識有關的實際科研技能,社會與企業也被邀請將參與到該項目中,學生可以在項目交流展示會上與企業有更深入的交流和研討。
二、積極搭建各種學生就創業活動與實踐平臺,助推學生創業
(一)組織多種類型的學生就創業活動,激發創業思維
在過去的一個學年里,就業辦共組織學生就業創業講座、活動三十余次,創新創業大賽成為就業辦品牌活動。上學期大賽中勝出的三個項目均通過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評審并獲得創業經費支持。大賽評審委員會成員由專業教師、就業指導老師、專業孵化器專家及風投人士構成,專家團成員的建議和指導對學生創業項目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助推學生創業實踐
西浦鼓勵學生創新,注重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早在2009年就設立了創新、創業與職業技能發展中心,鼓勵和支持西浦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期間共孵化學生初期創業項目數十個,不乏廣泛被校內外認可的典型項目。隨著校園規劃及建設,西浦大學生創業園正式落戶至北校區下沉式廣場,經過申請、評審等環節勝出的優秀學生創業項目方有資格入駐,入駐項目須接受創業園統一管理并需完成工商注冊等正規手續。在對學生項目的指導和管理上,我們制訂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運作管理辦法,保證具有嚴格、完善的管理、服務流程,要求入駐項目建立產權清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長期持續發展運行的良好機制。
(三)與周邊各專業科技孵化器合作,拓寬創業思維
創業園的發展離不開產、學、研的融合與互惠。西浦大學生創業園的建立和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坐落于獨墅湖高等教育區,享有科研優勢;周邊眾多新興產業及科技型公司,啟迪著我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依托我校商學院國際化的師資及科研環境,及周邊科技型孵化器資源,西浦大學生創業園特成立大學生創業咨詢委員會,為入駐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專業咨詢及投融資服務。
三、創業典型不斷涌現,為創業教育提供新思路
我校學生創業實踐過程中,產生出一些創業典型,對西浦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氛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西浦學生自創、自行開發的學生創業項目“犀利鳥”以利物鳥為形象原型,創作了一系列特色文化產品,該項目在2011年贏得第三屆“創業姑蘇”青年精英創業大賽15萬創業基金。FullHouse是由趙瑞?等幾位大學生自主創建的慈善商店,推廣“用自己的閑置物品就可以參與公益”的理念,趙瑞?同學也獲得蘇州工業園區“志愿之星”優秀個人稱號。
象牙塔里的創業先鋒吳飛的創業之路是從給父母打欠條創業起家的,他開創了以學生為領導的創業團隊結盟蘋果授權經銷商的先例,碩士畢業后,吳飛再次回國創業,他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研發與推廣上。現代社會呼喚誠信,西浦“誠信哥”王鐵堯,在教學樓茶水間設立自助零食售賣攤點,以無人看守的方式為師生服務。以“誠實守信,帶來溫暖低調感動”的西浦,同年“誠信哥”王鐵堯成為首位校園年度人物。
我們認為,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鼓勵更多學生去從事創業活動,讓少數人創業成功,而是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其“企業家精神”。正如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在其微博中說,“創業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個什么企業或者公司。創業是一種人生,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精神。只要你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在任何環境條件狀況下,通過眾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總能在這個世界上闖出一片展現你獨特個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間新天地。”
作者:楊清華 單位:西交利物浦大學就業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