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酒店管理論文
一、專業實踐能力體系的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
1.遞進式的實習實踐路徑是關鍵
根據酒店業人才需求特點和國際酒店對人才的要求,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實踐能力培養采用一種從服務到管理、從基層到高層、從國內到國外的循環往復、不斷上升的路徑模式。由酒店管理學院主抓實踐教學的副院長、實習實踐課程組長、專兼職實習實踐課程教師和實踐教學秘書等共同確保各類實習實踐課程的落實和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由培養學生職業意識的認知實習、培養學生酒店各崗位服務能力的操作實習、培養學生酒店管理崗位管理能力的管理實習、培養學生國際酒店工作的國際視野和語言能力的國外見習實習、培養學生綜合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畢業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確保。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通過以下實踐環節,實現遞進式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徑。
(1)認知實習。學生帶問題自主實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2)操作實習。基于酒店主要服務崗位的課程實習,實習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在酒店現場實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酒店基層崗位的服務能力,掌握各主要服務崗位的服務流程和標準。
(3)管理實習。基于酒店主要管理崗位的課程實習,實習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在酒店現場實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酒店管理崗位的素養和工作能力,掌握各主要管理崗位的工作流程和標準。
(4)國外見習實習。國外短期帶薪實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語言能力,使學生具備在全球酒店工作的能力。
(5)畢業頂崗實習。學生走向社會自主實習,在高星級酒店的某一具體管理崗位真正獨當一面,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
(6)高位就業。學生完全跨出學校走進社會,實現高位就業目標。所謂高位就業,一是高職位就業,畢業生在酒店短暫試用期結束后,即能完全勝任酒店中、高級及以上管理崗位工作;二是高薪資待遇就業,工資待遇反映著職工對企業的貢獻價值,高薪資反映人才的高能力和對酒店的高貢獻,畢業生在酒店短暫試用期結束后,雖未擔任中、高級及以上管理職務,但憑借其語言能力或其他業務專長,工資待遇能達到該酒店中、高級管理崗位平均薪資水平,則畢業生同樣實現了高位就業。
2.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障
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單純的實踐型教師和單純的理論型教師不少,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卻非常緊缺。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性很強,國際上酒店管理專業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依托教學實習酒店,工學緊密結合的模式。新加坡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師,上午在教室上課,下午在教學實習酒店指導學生實習,上午身份是教師,下午身份是經理。我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采取內建外引的策略,一方面組織教師參加國際權威機構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獲得國際通用的酒店職業培訓導師等資格,制定政策鼓勵教師到酒店企業掛職;另一方面從酒店企業聘請有高校教學經驗、擅長手口并用的人員,或聘請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并取得國際飯店高級培訓導師、認證酒店培訓師等資格的人員來校兼課。
3.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平臺
高校酒店管理專業辦學應該營造濃厚的酒店氛圍,提供與課程配套的學習和實習環境,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學生課程學習的必要場所,是學生知識轉化和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為此,我校建有四星級功能的校內教學實習酒店,師生在學習酒店內辦公和學習,教學實習酒店在主要滿足教學實習功能的基礎上,也開展接待性活動,以營造濃厚的酒店氛圍,創造最有效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校外,與地方上有顯著影響力的國內高端品牌酒店集團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國際著名的高端品牌酒店集團建立合作關系,形成校內、校外,國內、國外配套合理的人才培養實習環境和場地。除了組建定向班、為合作企業集團訂單培養學生的方式外,還積極探討學生國內外短期社會實踐、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校企共用教材開發、人才培養、項目開發與研究等多種合作方式。
二、外語應用能力體系的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
(一)外語應用能力體系的培養目標。培養語言特色鮮明,能用兩種以上外語從事酒店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涉外型酒店管理人才。
(二)外語應用能力體系的實現途徑
1、語言溝通能力是基礎
培養學生能用兩種以上外語從事酒店服務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其中以英語語言能力培養為基礎,以小語種語言能力培養為輔助。語言類課程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會話交流能力為核心目標。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由公共英語課程、專業英語課程和專業雙語課程來保證。三類課程三位一體,同步漸進開出,共同實現培養學生用英語從事酒店工作的能力。公共英語課程可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促進專業雙語課程學習;專業英語課程與專業雙語課程同步,采用酒店情景模擬表演等形式,實訓式教學,聽說領先,重在應用,培養學生酒店各崗位工作的英語溝通能力,促進專業課程的學習;反過來,專業雙語課程的學習也能促進學生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的學習。小語種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英語之外的小語種語言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全球酒店對國際化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小語種語言能力的培養由基礎外語和專業外語來保證。通過基礎外語的學習夯實語法基礎,促進專業外語學習;專業外語學習采用情景模擬表演等形式,使學生具備小語種語言交流能力,能較好地使用小語種從事酒店服務和管理工作。
2、雙語教師和酒店外語教材是保障
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引進國際上公認的優質課程,目前國際上最優質的酒店管理課程為英文原版教材,因此實現國際化課程的關鍵是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雙語教師。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很強,雙師型的雙語教師隊伍對于酒店管理本科專業課程國際化和辦學國際化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酒店管理領域雙師型的雙語教師非常緊缺,多數學校還需依賴國際性的專業培訓機構的高級培訓導師等專業人員。我校需通過外引內建,盡快培養出一支雙師型的雙語教師團隊,確保實現教師隊伍國際化和課程國際化目標。作為一所外語類院校,公共英語和第二外語基礎課程教師不成問題,酒店英語和酒店第二外語教師也不是問題,稍加培養和鍛煉即可。當今酒店外語課程教學的突出問題是缺乏酒店外語教材,特別缺乏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酒店外語教材,如酒店英語、酒店法語、酒店日語等,需組織外語師資力量成立學院外語專項小組,盡快編寫出一套以酒店崗位語言交流能力為特色的酒店外語系列教材。
3、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紐帶
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表現為跨文化交際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實踐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語言能力是國際化人才的前提,該能力由公共英語和基礎外語課程保證,這些課程應使學生具備較好地外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獲得較好的語言基本功。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定期舉辦英語詞匯競賽、英語口語競賽等各種英語學科競賽。跨文化交際的實踐運用能力由專業外語必修課、專業雙語主干課、中外文化閱讀選修課、國際通用的實用外語證書等來保證。中外文化閱讀外語選修課程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課程內容以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文化為背景,為主題式文化類全英文閱讀教材,學生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課外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民族自豪感,并使學生具備用英語介紹交流中國文化的能力。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舉辦酒店情景英語模擬競賽、中英文酒店服務禮儀競賽等各種專業學科競賽。
三、綜合職業能力體系的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
(一)綜合職業能力體系的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才兼備,具有創新與成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適應經濟社會和現代飯店業發展需要的酒店職業經理人。
(二)綜合職業能力體系的實現途徑
1、綜合能力課程是基礎。依據國際飯店業對人才專業能力之外的其他綜合能力需求,制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的人才能力計劃,為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創新與成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酒店職業經理人素養與能力,開設了對應的能力課程。為學生職業操守的養成開設社區義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酒店服務禮儀等課程,為學生創新成長能力的養成開設形勢政策教育、就業指導、職業規劃與拓展等課程,為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開設中外文化閱讀、酒店英語、中國飲食文化、中國文化概論、服務心理學、溝通學等課程,為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
2、綜合實踐項目是保障。基于學生某一綜合能力目標的綜合實習項目,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保障。我校酒店管理本科專業開出認知實習、管理崗位實習、國外暑期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四大類七個綜合實踐項目,各實踐項目都制定具體的能力目標和考核標準。認知實習由系列職業講座、酒店企業調研等內容構成,集中時間為1周;管理崗位綜合實踐項目由前廳、客房、餐飲、康樂管理崗位單項實習項目構成,集中實習時間為12周;國外暑期社會實踐安排學生到國外集中實習,時間約3個月;畢業實習為頂崗形式,集中實習半年。
3、拓展訓練活動是載體。根據學生的能力培養階段目標,設計拓展訓練活動,以有效培養和較快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拓展訓練活動設計應該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表現性,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能力水平,并體現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目前較廣泛采用的活動形式是參加和舉辦各類學科競賽。此外,可依托各種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舉辦和參加一些比賽活動,或依靠本科生導師制指導學生開展一些創新創業活動或指導學生進入導師特色課題獲得能力訓練。同時,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團隊合作的大作業、活動項目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任務,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作者:王書俠 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