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姚縣核桃產業發展面臨的不利因素
大姚縣核桃栽培雖已形成一定規模,但還存在制約核桃產業化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
1、基地建設和撫育投入不足
目前大姚核桃產量高、效益好的栽培模式是果糧間作和四旁植樹兩種栽培模式,這兩種栽培模式面積只占總面積的1/3,而大面積是種在山坡、山腳、山箐、山凹等地方,這些地產核桃林大都投入低,因而產量低,經濟效益也低。此外,在干果基地建設、扶貧攻堅項目、天保工程及退耕還林等核桃造林中,由于建設和撫育管理經費標準低,導致種植效益偏低。
2、加工和烘烤技術落后,經濟效益不高
由于氣候特殊。旱季為11月至次年5月,雨季為6至10月,核桃收獲季節剛好是雨季期,農民往往采用煙火直接熏烤,致使果品質量下降、經濟效益不高。
3、沒有一定規模的采穗圃,優良品種難以得到統一推廣
我縣發展核桃積極性很高,但由于沒有一定規模的采穗圃,優良品種難以得到統一推廣,同時偷砍采穗現象時有發生。
4、無配套設施保證,制約核桃規模化發展
無交易市場,收購商及廠家要到村社才能買到核桃,形成買賣兩難;無統一的核桃產品質量標準,給質量管理帶來困難。
5、 核桃種植科技含量低,經營管理粗放
部分鄉鎮技術指導不力,群眾不按照“六個一”標準種植,存在重造輕管現象,由于不懂管理技術,有的農戶核桃樹種下去后就沒有管理過,未適時進行施肥、除草、抹芽、修剪整型,任其生長,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影響核桃產量。
6、 缺乏資金投入,影響核桃基地建設發展速度和水平
基地建設上,主要依托退耕還林、干果基地等項目資金來開展核桃的基地建設,其投入十分有限,年建設面積除了列入退耕還林、干果基地縣能有一定補助外,其它縣主要靠其它項目帶動發展,縣財政困難,拿不出更多資金扶持核桃基地建設,嚴重影響了核桃基地建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二、大姚縣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針對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把這一支柱產業進一步培強做大,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建議做好以下工作:
1、強化支柱產業觀念,做到七個結合
近年來,核桃已成為大姚山區、半山區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但要把核桃產業做強做大,必須以更大氣魄、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和解決好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要求,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原則,做到六結合:堅持發展核桃產業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連片種植與零星種植相結合;政府引導種植與群眾自發種植相結合;政府扶持與群眾投資投勞相結合;新種植與嫁接改造相結合;生產與加工、流通相結合。聚合各方力量加快核桃產業發展,像重視糧食生產一樣努力把核桃產業培育成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要充分發揮林業、科技、工商、協會等部門和群眾組織的作用,加強對核桃生產經營技術、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工作,為核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2、加大技術培訓推廣力度
各村委會要選拔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的年輕人作為技術骨干隊伍,區、鎮政府拿出一定培訓資金,采取多種形式對其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網絡遠程教育、三農科普書屋、到大型種苗公司、核桃基地進行培訓,現場練兵,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病能治、有蟲能防的行家里手,成為老百姓發展核桃的主心骨,增添農民發展核桃的信心。
3、建立聯動指導服務機制
核桃產業發展周期長,至少要五年至十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鄉鎮政府要成立由政府領導掛帥、林業、農技、農辦等單位或部門核桃產業發展辦公室,從發展規劃、苗木選購、合同簽訂等加強服務指導。堅持跟蹤問效,督辦到位,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服務到位,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同時做到換人不換牌子,換領導不換產業,持之以恒才能抓出實效。
4、提高科技水平,全面實施核桃集約化經營
目前,大姚縣核桃種植還普遍存在立地條件差、重栽輕管現象。從立地條件上看,大姚縣核桃種植經歷了從陰涼潮濕的箐邊、溝邊和地邊到用坡地種植兩個階段,現在進入盛果期的多為箐邊、溝邊和地邊種植核桃,坡地種植核桃由于立地條件差,人為改良跟不上而生長慢,致使掛果產量較低;從耕作方式看,多數農戶沒有樹立早掛果、多掛果的思想,不重視水肥管理,沒有落實相應的技術措施;從粗加工方面看,烤房烘烤的覆蓋面還不大,核桃加工企業散、小、弱,帶動力不強。為此,認真抓好以固土培肥、幼樹托育、低次林改造、成熟采摘和科學烘烤為主要內容的核桃集約化生產經營管理措施的落實;抓好灌水施肥、防病治病、打護埂、環剝等工作;加強管理,凡未成熟核桃上市流通的視為制售劣質產品行為并依法進行處理。開展與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完成“大姚三臺核桃”優良采穗圃建設項目工作培育優良苗木,推廣“大姚三臺核桃”優良品種。
5、培強做大龍頭企業,搞好核桃產品深加工
大姚核桃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提高核桃的附加值問題。要創造條件積極爭取在大姚創辦集核桃加工、交易、銷售、倉儲、信息、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核桃工業園區,通過發展核桃的深加工,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核桃功能性保健食品和各種規格包裝的禮品核桃、核桃仁、核桃油、核桃炒果等天然綠色食品,實現產品增值,創造財政稅收。按照“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在現有核桃營銷協會基礎上盡快組建核桃果農協會,申報無公害產品,統一質量標準和收購價格,避免惡意競爭;抓好核桃及其工業品銷售網絡及信息系統建設,采取委托代理銷售、聯營銷售和設立專賣店等形式,不斷擴大核桃及制成品的市場占有份額;規劃建設以核桃為主的批發交易市場,兼營板栗、花椒等農特產品,為核桃交易流通搭建平臺;加大對現有核桃加工銷售企業的技改擴建,從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等環節入手重點培植一批市場開拓能力強、輻射面廣、帶動力大、發展前景好的核桃初深加工企業,實現產品加工升值;結合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群建設,不斷研究開發新產品。以大姚核桃為原料,依托集團公司,在提高飲料、炒果、桃仁等核桃初深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不斷開發新產品,做強做大核桃深加工企業,使核桃產業由分散的粗放加工方式向集中的精深加工方式轉化;六是依托鑫盛達、億利豐、廣益等現有核桃加工企業搭建招商引資平臺,積極引進外地有優勢、開發能力強的企業到大姚從事核桃產品的開發加工,推進核桃產業化發展進程,使規模以上核桃加工企業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支撐。
6、挖掘開發核桃飲食文化資源,打造“大姚三臺核桃”品牌
品牌優勢就是市場優勢、價格優勢。“品牌”是產業發展的靈魂。大姚三臺核桃雖然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市場營銷中仍沒有起到“統領”作用。多年來由于沒有統一的產品質量技術標準,果農的采摘烘烤方法落后,甚至市場流通中出現摻雜使假行為,嚴重影響果品質量,由于沒有進行產品品牌定位和形象設計,也就不可能產生品牌宣傳的聯動效應。要以建設“中國核桃之鄉”和打造“大姚三臺核桃”品牌為目標,帶動核桃相關產業形成聯動效應,發揮資源優勢,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提高大姚縣核桃的知名度。通過招商引資,建設大姚核桃飲食文化城,構建飲食消費平臺。繼續組織開展核桃種植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的制定,管好、用好“大姚三臺核桃”原產地證明商標。五是利用大姚豐富的民族文化推動核桃產業發展,充分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到大姚來行、游、住、食、購、娛,讓核桃系列產品成為游客喜愛的特色產品,擴大和提高核桃的影響和知名度??傊?、核桃產業作為我縣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朝陽產業”,在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發展縣域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縣域經濟科學、可持續發展方面意義重大。
作者:劉曉萍 單位:云南大姚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