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我們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被動地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高和發展。而案例教學法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主要是讓學生圍繞案例進行準備、分析、討論,最后得到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圍繞教材進行的知識傳授有很大區別,主要體現在:
1、教學主體不同。案例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圍繞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學生處于主要地位,教師只是教學案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主,教師處于主要地位,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2、教學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交流,得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這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教學中,主要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舉例的目的只是讓學生理解一些較難理解的理論。
3、教學模式不同。設計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占主要地位,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所有教學活動如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等都是圍繞案例展開的,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占主要地位,教學過程是一種教師對學生的單向交流,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知識系統學習效率比較低。
二、案例教學的設計要求
由于案例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因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案例的討論和分析中。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源于現實生活或將來走向社會時將會遇到的實際情況或問題,培養學生通過對已有(或已收集)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啟發及鼓勵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膽量、快速反應的能力等。
2、設計案例要具有情境性和啟發性。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等對教學案例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圖文并茂的教學案例,如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等,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及理解案例中的關系,最終得出合理、準確的結論。
3、案例要根據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選擇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案例為主線,運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案例從選擇、設計到如何運用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再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
結論
我們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在完全理解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選擇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內容,根據學校所提供的教學條件對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的技能及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第三,教學案例的呈現形式一定要符合教學的特點,案例的描述過于理論化或過于通俗都會使案例教學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最后,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組織案例分析和討論,切實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不斷地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體系,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作者:石敏力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