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
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最需要“真善美”,最容不得“假惡丑”,可是我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地區的學校為了討得上級教育部門的賞識,在課堂教學中大搞虛假教育。這種掛羊頭賣狗肉、脫離實際、超越時空的做法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一、虛假的教案
一些教師平時備的教案和上課用的教案是兩回事。教師平時備課全是照抄買好的《優秀教案》;而講課根本不按照教案的內容去講。抄教案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如果有人不照《優秀教案》抄寫,按自己的思路、主張備課寫教案,某些學校就會給教師寫上“備課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等評語。教師不去鉆研教法,不去挖掘教材,而是抄現成的教案,學校不鼓勵教師自己寫教案,而是圖教案外表的整齊劃一,以博得檢查者的歡心,這樣教師固然省了不少力氣,學校固然可以把管理做到步調一致、井井有條,可是教育卻摻了不少水分,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嗎?
二、虛假的教學研究
為了突出某校在教改方面有“顯著”成績,一些學校常常申報一個又一個的研究項目。為了使這些項目通過檢查驗收,往往一節驗收課要排練十幾天。教師一遍又一遍的講,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聽,聽課教師還要一遍又一遍的糾錯,生怕出現紕漏,直到學生將教師講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師生配合默契方可罷休。為博得好評,把教育變成排練節目,把講課搞成演戲,不知要演給誰看?其實假戲永遠真不了。
筆者聽了許多小學的課,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總能對答如流,仿佛全體學生都是神童。平時一些“學困生”也完全成了“尖子生”,課堂上教師還裝模作樣地表揚:“你很棒,你馬上會走出困境。”實際是這樣嗎?筆者調查了許多“學困生”,他們說,是老師硬逼著他們背會,而且課堂上不許亂說。這種“創新教改”難道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
在“應試教育”的作祟下,一些學校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卻肆無忌憚地大搞“應試教育”。頻繁考試、次次排名、回回張榜、屢屢請教家長、常常獎罰教師。在這種壓力下,教師們便把矛頭指向學生:大搞補課,大上晚自習,大留作業,書山題海累得學生喘不過氣來。而且為了彰顯“素質教育”,還要求學生對外口徑一致,不能給學校丟臉,如果上級領導問起就說我們不補課,作業也不多。這種虛假的教育不但有損孩子身體健康,而且污染了孩子純潔的心靈,教會學生老于世故、勇于說謊,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是筆者幾年來從事教育工作耳聞目睹的事實。這確實需要我們深思!只有杜絕這些“虛假”的教學,才會有實實在在的課堂教育,才會真正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學校也才會創造真正的教育成就,教育教學怎能“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