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
摘 要:檢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及子癇前期(包括輕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運用公式動脈硬化指數[A1=(TC—HDL-C)/HDL-C]以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中動脈硬化指數水平變化。方法 應用酶法及間接沉淀法檢測5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妊高組)、30例子癇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妊娠婦女(對照組)血清中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結果 妊高組血清中動脈硬化指數水平高于對照組,子癇前期組血清中動脈硬化指數水平明顯高于妊高組及對照組,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動脈硬化指數水平與妊高癥密切相關,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比。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前三者統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是引起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主要疾病。研究表明[2]妊高征時存在脂代謝紊亂,總膽固醇(TC)平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較正常孕婦明顯低,動脈硬化指數(arteriosclerosis index,AI)較正常升高。本文通過研究妊高癥患者動脈硬化指數水平的變化以探討動脈硬化指數在妊高癥發病過程中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
收集蘇州相城人民醫院2000年05月~2010年05月住院待產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50例(妊高組),子癇前期患者30例(子癇前期組),其中輕度子癇前期18例,重度子癇前期12例,并選擇正常晚期妊娠婦女50例,作為對照(對照組)。孕周選擇為38±1.5周,兩組孕婦均為單胎、初產,年齡22~29歲,既往無高血壓、心臟病、腎病史。妊高征診斷標準[1]為《婦產科學》中的診斷標準。
二、研究方法:
2.1 實驗方法:研究對象空腹時取肘靜脈血3 ml,于30 min內分離血清,應用酶法及間接沉淀法,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利用公式動脈硬化指數AI=[血清總膽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計算出每個孕婦的動脈硬化指數。
2.2統計學方法: SPSS 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妊高組及子癇前期組血清TC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而子癇前期組血清TC水平明顯高于妊高組,HDL-C水平明顯低于妊高組,重度子癇前期組血清TC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組,HDL-C水平明顯低于其他組(見表1)。動脈硬化指數對照組<妊高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除輕度子癇前期組和重度子癇前期組比較AI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各組AI水平相差均有統計學意義。
四、結論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及子癇前期患者動脈硬化指數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動脈硬化指數水平明顯高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及對照組,由此可以推斷,動脈硬化指數水平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比。
五、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癥侯群,多發生在妊娠20周后至產后48h內。以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妊高癥患者發生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的幾率遠高于正常孕婦。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妊高征病因的研究不斷深入,目前認為[4-5],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激活在妊高癥病理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脂的不同成分對血管內皮細胞有不同作用,甚至可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脂代謝紊亂在妊高癥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正常妊娠和妊高征患者胎盤螺旋動脈均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而妊高征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更廣泛,更普遍,其動脈壁脂蛋白(a)量明顯高于正常妊娠婦女。當脂蛋白(a)升高時[6]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脂蛋白(a)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子。動脈硬化指數AI是國際化醫學界制定的一個衡量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正常<4,值越小,動脈硬化程度越輕,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越低。研究表明[2],AI在妊高癥孕婦中較正常孕婦有所增高。本文通過研究正常孕婦及妊高癥患者血清中TC、HDL-C水平的變化從而計算出各組孕婦的動脈硬化指數,了解動脈硬化指數在妊高癥發生中的意義。
雖然正常孕婦血清中[7]TC、TG、LDL-C及apoB等誘發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明顯升高,但抗御動脈硬化作用的HDL-C、apoA也明顯增高,從而減少了動脈硬化的發生,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但妊高癥患者[8]的TC、TG、LDL-C水平均較正常孕婦增高,HDL-C水平較正常孕婦降低,存在血脂及脂蛋白代謝紊亂,從而抗御動脈硬化的保護機能降低,增加了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我們的實驗結果與此研究相符。而計算出的動脈硬化指數:對照組<妊高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且僅重度子癇前期組與對照組及妊高組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動脈硬化指數水平與妊高癥密切相關,且與疾病嚴重程度成正比,但其對妊高癥的診斷及預后的指導意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豐有吉主編.妊娠高血壓疾病.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4.
[2] 李曉紅,楊艷瑞等.脂蛋白(a)與子癇前期的關系.河北醫藥[J].2009,31(4):425-426.
[3] Ye RW, Liu YH, Ma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cesarean delivery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study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J].2009 ,30(9):891-894.
[4]王春波,林晶,王義.從ET-1及NO水平的變化淺談妊高癥發病機制.中國醫藥指南[J].2009,7(12):308-309.
[5]Karthikeyan VJ, Lip GY. Endothelial damage/dys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Front Biosci [J].2011,3:1100-1108.
[6] 劉芳蘭,吳時耕,張忠平. 妊高癥孕婦血脂和脂蛋白水平變化的觀察.江西醫學檢驗[J].2004,5:421-422.
[7] Horváth B, Kovács L, Riba MOrv Hetil et al.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risks of unfavourable outcome of pregnancy. Orv Hetil[J].2009 ,150(29):1361-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