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培訓論文
本文作者:馬小玲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
都說文字是對歷史事件最好的解讀,同樣的從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里我們可以感悟許許多多的道理和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當然我們毫無理由去懷疑甚至斥責文學作品中有關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畢竟文學一旦得到認可其價值毫無疑問地得以彰顯。而近代文學由于西方心理學的引進,某種程度上通過學習大學語文我們更能學到有用的交際知識,而這之中廣泛推崇的便是如何迎合他人從而獲取交際過程中的基本信任。
大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基本停留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之上,通過剖析文本蘊含的信息引導讀者得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大學語文教育則利用了文學這種傳播媒介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選入大學語文課本的教材其內容與同期的高中、初中語文教材自是不可等閑視之。名家名流的作品大篇幅地占據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教師們利用手中的教材滔滔不絕地傳達著信息[2]。大學語文教育對于交際或多或少有些暗示,諸如選入大學語文教材的武俠小說大都說明一顆真誠待人的心帶給主人公永久的利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大學語文中尤其得到提倡。
老師們費盡唇舌深刻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命運,假如主角邪惡,其命運又會發生何種變故等等,老師們欲曾描述的無非是教導迷途知返的學生懸崖勒馬以一顆真誠的心待人接物,這樣學生才會一帆風順,不會因為小小的挫折轉而質疑友誼的低廉等等。大學語文教師費盡心力,他們言傳身教在三尺講臺唾沫橫飛、語言激昂,他們甚至接受專門的課程培訓來完成某些課程的教學。他們更是投入一顆真誠的心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投入一顆真誠的心,他人并不熱衷的行為或許會因你的真誠而得到改變。大學語文課堂喜聞樂見的便是對于真摯的標榜,畢竟在物質豐裕、精神滑坡的年代每個人都得三省其身以真心待人[3]。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社會歷練的時間太過有限,即使偶爾他們利用節假日時間混進社會尋求鍛煉但迫于種種壓力他們也沒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學生作為學生,他們的大部分時間自當是在教室里度過的,如果想要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也必須從課堂著手。科學研究膽怯心理是交際過程中的最大阻礙,膽怯心理是交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畏怯心理,由于心理的極度不自信和悲觀,學生各自都嚴格遵守底線不敢輕易與人交流。他們內心深處害怕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得不到認同,假如一次的失敗則必然會在對方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正是這種膽怯心理作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顯得頗為艱難,但這只是個起始階段,如若能夠真正克服,那么交流自會變得輕松不少。在熟悉的氛圍中,利用現有的條件充分打消大學生的膽怯心理,他們方可在熟悉的場合言之所能言[4]。大學課堂基本是百十人的群體,這樣的交際圈正是理想的適于開發交際能力的圈子。處于這樣的場合大可不必懼怕言語錯誤,又可充分利用人文場合開展實際交流。大學教師此時的工作則較為簡單,只需帶頭組織類似交流大會的工作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那么他們的交際水平得以大大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大學生由于涉世未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誘導陷入低俗甚至罪惡的交際圈,他們的年齡仍舊處于極度叛逆的時期容易受到蠱惑進而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作為思想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大學語文教育要循序漸近,不斷地開展類似遠離不良交際場合的教育使學生們深刻明白:如果陷進這樣的交際圈該是多么地恐怖,他們所要承擔的后果該是多么地可怕。大學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在紛繁林立的社交場合中自處,還得遠離不良交際場合,明哲保身做個合格的大學生。
馬加爵事件雖已過去,但他帶給人們的思考遠遠沒有停止。從創新的角度思考,他定是頻繁地接觸不良人員才使得人性和性格出現如此大的漏洞,終釀成慘劇。大學語文教育注重教導學生遠離不良交際場合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我們必須注意事態的嚴重性[5]。因此,為了實現向國家提供真正合格的高等教育畢業生,使廣大企業得到真正的人才,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高等學校應當該完善大學語文教育,培養出更為優秀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