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學論文
作者:劉娜 單位: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在教學中強化視覺語言傳達能力,扭轉以往理解的偏差,可將設計素描的課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來完成。造型的再現階段素描作為造型藝術基礎的內涵在當前的藝術教育中越來越豐富。設計素描作為設計專業基礎能力的訓練,其中造型的再現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具體訓練課題包括結構的表現、明暗的研究、局部的描繪及空間的塑造。整體而言,這個階段還是素描基本功的一個訓練。
正確地理解內部結構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表現物象外部形態的前提。在表述物象時,不僅要從表面上去觀察、觸摸,更要深入到物體的內部,用透視、拆卸等手法從本質上認識、了解物象內部的構造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這樣就會使我們建立一種理性的秩序感和規律意識。明暗的表現、細節的描繪,光影素描的訓練仍然是設計素描的重要章節,這一部分訓練的目的是深化學生對形體空間的認識,理解空間體積和空間容積的密切關系,建立完善的形體空間意識,在理解形體的基礎上,運用明暗的虛實強弱對空間的各種變化進行體現。
造型的表現階段造型的表現階段是在再現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的訓練,是客觀對象與主觀認識的結合,是通過一定的繪畫技巧來表現視覺形象的一種形式美感。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身傳遞信息的系統,造型語言的表達和造型表現手段是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基礎要素,是從基礎素描訓練中獲得的對客觀物象表現的創新形式。它使我們從純繪畫藝術走入視覺設計的廣泛領域,為在現代設計中找到新的表現語匯和設計素描基礎訓練拓寬了視野。這個階段的訓練包括解構與重構、聯想與轉換以及意象表現。
解構與重構主要是將物象的局部元素進行拆解和解體,并根據一定的形式法則進行重組與建構,在造型上的基本性質體現為可視性、重塑性和裝飾性。通過主觀的想象,使其成為一個嶄新的物象命名的有機體,它包括多種物象的重疊組合、多時空的組合、秩序化的構成、打散重構等形式。聯想與轉換的訓練可以進一步挖掘形象中所包含的表現因素,將兩種或多種完全不同概念的物象聯系起來,通過構成和轉換思維形成新的結合體,對提高抽象思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些超越了自然物象進行有機組合的形式美感,表達了特定的審美意向和思想感情。
實驗設計素描階段傳統的素描教學主要是對造型能力的培養,對實驗種類的研究有限,對眾多材質媒介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審美價值也沒有做進一步的研究與實驗。隨著新的設計素描教學體系的建立,素描材質自身的特性將成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和創作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設計素描的特點筆者總結為兩點,一是豐富了表現手段,拓展設計素描載體的實際運用;二是強烈的視覺印象,區別于傳統單一的素描材質樣式,更能滿足現代設計要素的多層需要,創作出獨特的審美價值。我們不妨把它分為紙上實驗、布上實驗和板上實驗。
紙上實驗。紙張作為繪畫的載體,在傳統的素描中被廣泛采用,藝術家對紙張性能的選擇除了查閱相關的資料外,更多地靠經驗的積累,不同質地的紙的物理和化學反應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紙上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實驗階段可采用水墨與紙面綜合材料實驗,還可采用紙面拼貼、刻紙描繪等一些趣味的形式。
布上實驗。因布的不同,質地可顯示出不同的紋理結構。肌理的特殊狀態會直接影響作品的表現力,可根據創作需要選擇合適的畫布。布面肌理可采用單純的材料,如膠液調和石膏粉、沙、木屑等物質做特殊的紋理處理,同時對技術的運用靈活把握,以期達到最佳效果。在布上實驗階段還可采用布面潑墨素描、布面丙烯等多種形式。
板上實驗。板面上更適合以綜合材料為基底,配合多種技法而進行的轉換實驗。用于板面上素描創作的自然材料不勝枚舉,自然材料本身的特性所構成的肌理具有天然美感,是單純的畫紙、畫筆所不能描繪出的。在板面素描的實驗中,將自然材料有機融入畫面是創作出有價值作品的重要環節,自然材質的質感與人的視覺經驗相聯系,如何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運用是板上實驗的重點。結語設計素描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其明確的課程培養方向和目標,應與傳統的素描教學區分開來。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各類設計專業的需要,充分運用素描這一藝術形式傳達設計理念,注重現實功能以及對其自身語言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