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學論文
作者:鄧斌 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在人們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之間建立起一種有機的聯系,并通過這種方法深入掌握造型的規律,為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打下良好基礎。在靜態觀察過程中,持久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福樓拜所說:“對你所要發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沒有發現的東西。”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我們通常運用石膏幾何體組合、靜物組合、機械器皿、石膏頭像等寫生課題對靜態觀察進行訓練。機械器皿、靜物組合能夠更簡單地觀察到物體的多種空間形態,反映出物體的造型要素。研究這些器物的透視規律和結構對觀察者的立體思維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同時,要規范觀察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從而提高觀察能力,并為下一步對動態物體的觀察打下基礎。
靜態觀察的學習要求為:多視點、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物體在形與神兩方面的特征,留意“第一印象”,主要強調對物體的結構認識,培養觀察者對畫面空間的構成以及物體整體與局部的構造關系,肌理狀態的比例尺度,特別是觀察有特征的部位,盡可能地對其進行拆裝,以增加視覺與觸覺的認識,在畫面上合理展示物體全貌和特征部位,并準確描繪出物體的透視與比例關系,再通過推理和想象,勾勒出物體的空間深處真實存在的輪廓線條,根據物體的外部形狀和空間透視比例,運用虛實、輕重、粗細、光滑或毛糙的不同手法恰當地畫出所觀察對象的整體形象。設計素描與繪畫素描的明顯區別是:繪畫素描的靜態觀察是單一視點觀察,表現物體的外部特征,而設計素描的靜態觀察是多方位、多角度、多視點等觀察物體的內部結構。立足于靜態觀察,理解和掌握物體的形體結構關系,建立視覺思維中的“感性”和“理性”聯系是設計素描教學的基本要求。
設計素描教學中的動態觀察是重中之重
所謂“動態觀察”,是指對處于運動狀態中的物體進行全方位觀察的方式。它要求觀察者在較短時間內用簡練的筆法快速而準確地記錄下運動的物體的主要特征或者將對物體的總體印象以及感受記錄下來。從觀察的角度來講,“動態觀察”較之“靜態觀察”可把它理解為一種快速的、簡括的和直記式的觀察過程。它的觀察時間一般都較短,是快速捕捉生活中的各種形象和場面的過程。動態觀察是設計素描基礎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我們可利用動物動態、人物動態、人物組合和景物場面等來對“動態觀察”進行訓練。運動中的物體能夠體現出物體在空間中的多種形態,全面反映出動態的造型特征,對研究動態中的物體結構、透視等規律具有重要作用。動態觀察的學習要求為:第一,快速準確。觀察者在觀察運動中的物體時必須快速,如果速度緩慢就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生動的畫面和激動的瞬間。這對觀察者眼、心和手的協調有很高的要求,以便快速地觀察要描繪的對象。在強調觀察速度的同時,還要求下筆準確肯定,避免優柔寡斷。看得準是指對物體大的形體、比例、結構、動態特征要看準,尤其是瞬間動態特征的把握,要將觀察與理解記憶相結合。第二,概括簡練。由于動態觀察是觀察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復雜對象的畫面捕捉和理解,沒有時間去深入地研究和觀察,所以只能舍棄一些不重要的細節,抓住主要特征,力求概括簡練,觀察出對象的整體精神和主要特征。再者,觀察對象多處于運動狀態或短暫的靜止狀態,只有在觀察中做到概括簡練才能捕捉到生動的形象。動態觀察是設計素描基礎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訓練學生快速、敏銳的捕捉對象的能力。
設計素描教學還要注重細節觀察
所謂“細節觀察”是對物體的局部或細部特征進行觀察的方式。它要求對各種材料、肌理結構進行認識、理解和表現,并創造和發現一些新的形態,它在設計素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是觀察本意不單單是復印機和鏡子,而是在于發現與創造,我們不但強調觀察者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也要敏銳捕捉當今高科技合成產品的現代美。顯然,觀察的對象不能始終局限在陶瓷、棉布、玻璃、水果和金屬制品等之中。善于觀察的人,還應關心周圍的事物,以小見大,以精細見長,并探索新材質、肌理的表現方法。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我們可利用生活中常見而不注意的小件物品或物體的某個局部等進行訓練。訓練內容可分為三類:反光不透明的物體,如金屬材料、陶器等;反光又透光的材料,如水、冰、玻璃等;反光也不透光的材料,如皮、毛、布、紙等。
在細節觀察的訓練中我們一般要求體現生活中常見而不注意的小件物品或物體的某個局部,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反復多次的觀察,并要求對對象的材質和肌理特征要觀察準確和精細,還要選擇特定的角度、特殊的技法和特別的形式來對形象進行突出的表現。強調觀察局部的趣味性或象征意義,以其更為細膩的描述或更為精確的提煉,構成局部特寫所需要的敏銳觀察力。細節觀察最能發現事物的本質以及對象的組成結構,這種課題訓練對開拓思維,發現新的、美的組合形象以及精確觀察表現具有積極意義。四、設計素描教學中的整體觀察同樣不容忽視所謂“整體觀察”,就是要一下子看到整個形象(一組風景、一個頭像等)的全貌。當一個物體放在你的面前,在特定環境和光線的影響下,物體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冷暖、遠近虛實,還有不同的大小主次等,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對立的整體制約關系。在所有的這些關系中,所有的瑣碎的、局部的、偶爾的色彩都要服從于整體這個大局。“整體觀察”具體講就是要從大體著眼,觀察物體的外部特征,舍棄那些瑣碎環節,用基本形狀概括物體的大體輪廓,然后再觀察局部,最后又回到整體的觀察過程。整體——局部——整體是整體觀察的特點。在設計素描的學習中,整體觀察是主要的觀察方式。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我們通常利用石膏組合、靜物組合、人物、風景寫生等課題對整體觀察進行訓練。各種組合能夠體現出物體在空間中的多種形態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整體的觀察物象提供較好的條件。
整體觀察的學習要求為:整體觀察能使視線形成一個區域,使所有被觀察的因素在觀察者的大腦中形成一個有序的關系網,其程序就是先整體后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即先對事物有一個整體的、初步的認識,然后再對局部特征進行仔細觀察,以期達到對事物的深層認識,也就是重新回到對事物的整體性把握。如:一個物體的眾多亮點我們必須要區分出亮暗的次序。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瞇住眼睛用較小的視點去觀察物體,就會發現最亮的點只有一個,其余的亮點依次減弱,這樣不同的亮點明暗就很容易有次序地區分出來。在觀察暗部時,我采用相反的方法張大眼睛來觀察物體,通過仔細的觀察和不斷的對比,我們從整體中找出最暗的部位,其他暗部就會依次顯現出來。只有整體觀察,才能準確表達各個物體的大小、形狀、位置、色彩、運動趨勢等,并把握畫面的整體氣氛。脫離整體關系的局部準確,不是真正的和諧。也就是說,局部形象的表現再生動、再完整,如果在整幅畫面中看上去不協調,那么這幅畫就是失敗的。運用整體觀察,能夠讓畫面主題鮮明,自然生動。整體觀察是一切藝術觀察都應遵守的法則,正如丹納說:“之所以成為藝術家,是因為他能辨別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別人只見到部分,他卻見到了全部,還抓住了它的精神。”而設計素描的整體觀察,還有立體觀察的意思,是多方位、多角度、多視點的整體觀察。觀察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不斷變換,這樣更有利于正確地把握事物的內部構造特點。整體觀察的教學目的是鍛煉學生對形態與空間的觀察組織和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