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經濟下的企業要應時而變
1.1定位變革
企業要正確分析理解網絡經濟,并要在自己的模塊化制造網絡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改變傳統觀念,合理定位應時而變。企業要將自己的產品定位向多使用價值發展,將技術力量附加到產品上,進行標準化生產。此外,企業要將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集中到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上,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產品和新產品組合的成本。網絡經濟下的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這就使規模經濟逐漸讓位于個性消費,企業必須要明確這一點,進行個性化生產,運用先進技術,選擇模塊化制造網絡進行產銷組合,并依據消費需求適當調整。最后,傳統企業的改造要根據自身特點,提高生產銷售上的靈活性,對于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產品要向縱深方向發展,這樣的企業更具核心競爭力。
1.2組織體系和組織結構的變革
網絡經濟雖是虛擬經濟,但它仍需分工。網絡經濟具有作業組織一體化的特點,減少了工人就某一程序的重復勞動,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新型作業的管理形式使企業由大批量生產向定額量生產轉化,并且網絡化的管理模式使被分解的工序有了重新組合的可能,它可以對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做出靈便反應,這樣就提高了企業的市場響應率,從而也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對信息的反應速度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企業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則是由企業內部進行,而企業中傳統的垂直化的結構模式使得信息層層上傳,這就減慢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因此,要求企業組織結構由垂直化向扁平化方向轉變,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靈活處理事務,使每位成員都成為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領導者起協調作用。這樣就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1.3創新機制的變革
在網絡經濟下,技術的優勢對企業的競爭十分重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技術創新比市場競爭更重要。技術的創新是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保證,企業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才能不斷降低產品成本,保持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由此可見,創新的實質也是一種競爭。因此,企業要改變發展機制,根據企業制度,適度的增加科研的投入,加強創新,管理方式逐漸的向高效、快捷、靈活方向過渡。通過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組織工作能力。讓員工在技術方面和在復雜經濟環境中應變方面提高核心競爭力。
2.網絡經濟下企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
2.1信息化推動業務重組
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具有機構臃腫、多層次、溝通困難、信息傳遞失真的弊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難以應對經濟多變的復雜形勢和競爭態勢,因此,企業必須要改革。信息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信息的收集、處理和運用。因此,企業可以利用信息化變革組織形式,推動業務流程的再造,以計算機系統取代原有的控制部門和企業中層監督,加強部門間的交流和溝通,減少管理層級,降低組織規模。另外,企業可以將工作小組作為部門活動的基本單位,管理方式由傳統的控制型向參與型轉變,這樣就可以協調各部門各小組之間的活動,在實行動態管理的同時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且使信息得到更快的反饋,增強了企業應變的能力,加強了各小組、部門的交流,有助于共同應對激烈的競爭環境。
2.2信息化加快產品和技術升級
企業要善于將現代信息技術和企業制造相結合,例如:計算機輔助制造、敏捷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編制等,可以實現信息化在企業設計、開發、制造以及營銷中的應用,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敏捷化、智能化,這就增強了企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除此之外,信息化集成制造技術進行產品設計,有助于穩定產品的質量,使產品更加精細化,既能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還可以實現規模生產線,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更簡單、更便宜、更精致的產品,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它反過來又鼓勵了企業更加重視產品的創新和升級。企業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虛擬銷售,使企業或公司總部的下屬銷售網絡之間“產權關系”相互分離,這樣就既可以節省公司總部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利用公司的銷售渠道廣泛推廣產品。
3.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網絡經濟已成為一種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會成為衡量該國經濟發展及技術進步的標志,因此,網絡經濟是我們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者:馬俊林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