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運動培訓論文
作者:曹坤 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1(略)
2(略)
3實驗設計
3.1實驗設計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后測設計,實驗組進行教學改革,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1)教學方法改革:以實踐教學法為主,結合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研究發現法等眾多教學方法,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教學效果。(2)教學手段改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3)教學內容改革:以基本理論、基本技術、戰術、科研、競賽法等為理論基礎,結合我國體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構建比較系統的、獨立的學科教學體系。(4)教學組織改革:改變單一的、傳統的行政教學班組織形式,嘗試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積極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5)教學評價改革: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將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結合起來,將平時考核和期終考核結合起來,將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結合起來,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與互評結合起來。
3.2實驗程序在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前對全體被試的身體素質和乒乓球基本技能進行統一測試并進行t檢驗,以確定組間同質性;為了避免產生“霍桑效應”,實驗采用單盲設計,不讓被試知道實驗目的和內容;對兩組被試分別實施兩種教學方案;兩組被試的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時間分配相同;對全體被試的實驗內容進行統一實驗后測。
4結果與分析
4.1實驗前學生乒乓球技術的測驗結果以及差異性檢驗通過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正手攻球技術測試均優于對照組,正手攻球技術測試的顯著性均大于0.05,即認為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基本技術無顯著差異(表1)。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乒乓球初始水平都比較低,并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處于同一水平。
4.2實驗前后兩組學生乒乓球技術的測驗結果以及差異性檢驗表2顯示,對照組實驗前后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等技術均明顯提高,并通過T檢驗,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但提高程度不及實驗組。說明舊的教學訓練方法雖然對學生乒乓球基本技術的提高有效果,但不及新的教學訓練方法優秀。表3顯示,實驗組實驗前后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等技術均明顯提高,并通過T檢驗,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新的教學訓練方法對學生乒乓球基本技術的提高效果良好。
4.3實驗后兩組學生乒乓球技術的測驗結果以及差異性檢驗過表4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對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3項技術測試內容考核結果的數據均數統計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技術測試數值T檢驗結果顯示P<0.05,具有顯著性。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實驗組學生在專項技術上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等技術。
5.1.2實驗組學生在實戰能力方面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發球搶攻、相持對拉、戰術意識和比賽中各項技術的運用等。
5.1.3實驗組學生在教學能力上比對照組學生有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教學實習方面,實驗組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能力提高很快,駕馭課堂的能力比較強,教案編寫比較規范,教學設計比較合理。
5.1.4實驗組學生在科研能力上比對照組學生有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論文撰寫方面選題、論證方面比較合理規范,并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5.2建議
5.2.1要重視乒乓球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好乒乓球基礎理論知識,了解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史以及規則和裁判知識,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及自我評價鍛煉效果的方法。
5.2.2要培養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與鍛煉的自覺性,這種傾向與一定的情感聯系著,學生一旦對乒乓球學習發生了興趣,也就獲得了打好乒乓球的學習動力,對待困難就會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
5.2.3要改革教學方法和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察能力;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選擇教師指導和參加學校內外的比賽來提高自己乒乓球技術水平,這樣既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又增進了師生間、同學間的感情。
5.2.4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高水平乒乓球教師,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使學生加大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2.5應提高考核的深度與多樣化相結合,把考試的內容與教學目標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對每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在考核時,應根據學生的進退步情況適當加減相應的技評分數,融入乒乓球選項課的總分。